


▲“那看见万物的、知道万物的,就是万物”画廊周北京2020新势力单元展,798艺术中心
▲ “轻重之间”耿雪个展,筑中美术馆

▲“空不空”邱世华个展,麦勒画廊

▲“Halo”张淼个展,CLC Gallery Venture

▲“白色”赵赵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二空间 
▲“生态剧场”张丹个展,艺·凯旋画廊

▲葛宇路同名个展,北京公社

▲常青画廊中国十五周年展延伸展,常青画廊

▲韦海同名个展,SPURS Gallery
展览周志 ▼
5月1日至5月15日,“路行”王大朋、张明逸双个展,时代方圆艺术空间 5月1日至5月15日,“华继明的艺术史”华继明个展,感叹号艺术中心 5月1日至5月25日,“镜像”邓静版画作品展,南锣书店 5月1日至6月21日,“在艺术中复苏”群展,时代美术馆 5月5日至7月5日,“先知”张钊瀛个展,艺术仓库 5月7日至6月29日,“色彩颂歌”孔宁个展,艾米李画廊 5月15日至6月27日,“形状”唐永祥个展,魔金石空间 5月15日至6月30日,“河东丨河西” 高索都个展,拾萬空间 5月16日至6月7日,“众神吃蕉”潮流艺术展,靠边走艺术空间 5月16日至6月14日,“Nothing”杨光南个展,C5CNM 5月16日至6月16日,“齐物论 逍遥游 应帝王:Ode to a Nightingale——庄子与济慈 ”高歌个展,妙有艺术空间 5月16日至6月30日,“Halo”张淼个展,CLC Gallery Venture 5月16日至6月30日, “循·游”余友涵一〇年代抽象作品展,香格纳画廊 5月16日至7月4日,“时间的秩序”群展,HdM画廊 5月16日至7月5日,李玉双同名个展,亚洲艺术中心 5月16日至7月5日,“静音”朱昱个展,长征空间 5月16日至7月15日,“白中白”群展,白盒子艺术馆
上海地区 4月28日至5月26日,“余晖中的邬达克与海派旗袍”王维安作品展,金桥碧云美术馆 4月29日至6月13日,俞杨(NISKY)同名个展,杜梦堂 4月29日至6月14日,陈彧凡同名个展,艺博画廊 4月29日至6月28日,“重新呼吸”当代艺术话题展,临港当代美术馆 5月1日至5月17日,“远山”汪一个展,宝龙美术馆 5月1日至5月31日,“告诉我TA的样子——在附近消失前”群展,南希艺术画廊 5月1日至7月31日,“不期而遇”群展,龙美术馆(西岸馆) 5月2日至6月21日,“洞穴模拟器”aaajiao(徐文恺)个展,AIKE画廊 5月6日至6月5日,“无界——有感于疫情之下”作品展,春美术馆 5月9日至7月12日,“虚拟力量”耿旖旎个展,BANK画廊 5月10日至9月13日,“共振”第七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多伦现代美术馆 5月10日至10月24日,“秘境”2020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前哨当代艺术中心 5月12日至7月11日,“旧地重游佩雷尔街2号”蔡泽滨个展,胶囊上海 5月15日至6月20日,“以退·为进”苏永健、曾晨橱窗艺术双个展,六平米艺术馆 5月16日至6月1日,“世间中的日常”李娇、童熙乔双人展,艺术外滩浦西馆 5月16日至6月14日,“何物之有”何曦新作展,芊荷艺术空间 5月16日至6月15日,“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普鹏个展,北极熊画廊 5月16日至6月30日,“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Liang Project 5月16日至7月2日,“8个故事”关小个展,天线空间 5月16日至7月5日,“没有蒙德里安的花园”陈荣义个展,五五画廊 5月16日至7月26日,“献给孩子们”群展,龙美术馆(西岸馆) 5月16日至8月16日,“自由联接”青年媒体艺术家展,OCAT上海馆
4月28日至5月31日,“从媒介出发——空间·语言·转化”群展,成都市美术馆,成都 4月28日至6月6日,“山 不是山”张健艺术展,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 4月29日至5月21日,“Hahaha”谢济斌抗疫系列暨实验水墨展,海丝艺术品中心羲缘楼B馆,厦门 4月29日至6月30日,2020“艺术厦门”线上博览会(线上),艺术厦门小程序,厦门 4月29日,宝安区“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摄影作品展(第二辑)(常设展),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 4月30日至5月31日,“节律的抽离”张晓雪个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4月30日,“正站在歧路上”王拓个展(线上),空白空间虚拟展厅 5月1日至5月26日,“万物寻归”第三届圆体艺术春季展,金谷里艺术馆,苏州 5月1日至5月30日,“财”笔会系列主题展,朴素凡花艺术空间,柳州 5月1日至5月30日,“2020遇见”深圳当代油画联展,笔架山展览馆,深圳 5月1日至5月31日,“不可见者”杨星堃个展,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厦门 5月1日至5月31日,“独行”陈明华油画作品展,方桌子艺术空间,福州 5月1日至6月7日,“家庭日记”家庭摄影主题影展,寅识画廊,成都 5月1日至6月15日,“悠闲的下午”彭磊艺术展,金茂览秀城,南京 5月1日至6月28日,“逻辑自由”抽象艺术展,年代美术馆,温州 5月1日至6月30日,“逍遥无为”姚永强、黄圆静双人展,鹿人画廊,苏州 5月1日至6月30日,“Light the Darkness”卡佑民视觉艺术个展,亚亿艺术空间,台北 5月1日至7月5日,“五月共感——民主中的众流”群展,“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台北 5月1日至8月23日,“赵刚21st:色表/支架——作为历史人类志”赵刚个展,“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台北 5月2日至5月5日,“Taipei Connections”数位计划展(线上),Taipei Connections, Ocula 5月2日至5月17日,“G&F”杜汶徽个展,问象艺术空间,南京 5月2日至6月13日,“犬世界景观”张如安个展,木木艺术,台南 5月4日至6月5日,“X计画——交换日记”李京桦、黄靖絜、李柏廷三人联展,王道银行艺廊,台北 5月4日至6月15日,“沼泽地”沈周来个展,星河国风艺术馆,深圳 5月6日至6月6日,“中国力量”四川美术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5月7日至6月7日,陈彧凡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 5月8日至5月31日,“扭曲的真理”藏渊个展,燕誉堂,香港 5月8日至7月31日,“画语初心”德米特里、王小松双人展,西溪天堂国际旅游综合体1号,杭州 5月8日,“无人之境——无人园林·惊梦”线上公共艺文实验项目展(线上),哔哩哔哩直播间 5月9日至6月6日,“赞境”群展,福利社艺术空间,台北 5月9日至6月13日,“至少我仍有一方好景”赵璐嘉个展,索卡艺术中心,台南 5月9日至6月20日,“隐·现”张景忠、庄道明双个展,名冠艺术馆,新竹 5月9日至7月9日,“道统万天”陶发个展,TCG诺地卡文化中心,昆明 5月12日至6月2日,“为水”林若熹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5月13日至12月31日,“岛屿蕴光”2019台湾光环境影像展,中强光电文化艺术基金会,台北 5月14日至6月30日,段一凡个展,狮语画廊,香港 5月16日至5月31日,“轮廓日常”陈怡今个展,田园城市生活风格书店艺文空间,台北 5月16日至6月10日,“朝南”群展,逸空间,南京 5月16日至6月14日,“选择分之所有”蔡国杰个展,伊通公园,台北 5月16日至6月28日,“想象的喜剧”翟倞个展,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 5月16日至6月28日,“空间的动态”法贾希迪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5月16日至7月18日,“List”刘国强个展,Riverside空间,杭州 5月16日至8月30日,“一园六季”群展,Para Site艺术空间、Soho House Hong Kong,香港 5月17日至6月14日,“第四十二次对摺”何彦谚个展,水谷艺术,台北 5月17日至6月19日,“无形·呈形”程一峰、吴谦双个展,时代美学馆,厦门 5月17日至8月2日,“春归何处”韩北石“口罩贝娃”作品展,荻原美术馆,嘉兴
如欲订购《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我们
①点击正文标题下的蓝色字现代艺术档案CMAA ②复制“MODERN-ART-CMAA”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号码关注 ③打开微信手机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与“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艺术史研究室(https://www.hist.pku.edu.cn/bxjj/245439.htm)目前分三个方向进行艺术史的研究,即中国古代艺术、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下挂“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编辑”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和《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和国际艺术史学会CIHA的秘书处。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国家基地,承担着艺术与视觉研究、教学和发展的学术任务,其成员为北京大学特聘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该中心由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负责。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一个学术项目,其渊源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后迁至北京大学的现代艺术资料汇集工作。“档案”自成立之初,即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纳入其学术范围,保存积累了大量文献。“档案”的目的是搜集和记录与中国现代艺术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编制《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研究和发表艺术调查报告,介绍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向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提供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详尽资料。“档案”已初步建成网络数据库,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计划将所有资料存放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门阅览室,供研究者使用。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and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 ba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world art history. It has a group of scholars who, though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ll specialize in the cultural and visual studies. The center i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Dr. LaoZhu of Peking University.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on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enter, was founded in 1986 at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n moved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devoted to collecting and archiving document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work created after the mid-1970s. With the mission of document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ic events, CMAA does its research through conducting surveys and publishing the Annu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The Annu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t events, art works and artists in China for the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CMAA also has an online databas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open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A special room will also be created for the archives at Peking University's library for public 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