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超(编辑):《刘小东&乌尔善——电影是一项公共艺术》,《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14—119页。
张秀娟:《更多层次的本土市场——2015年画廊市场观察》,《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08—111页。
曹恺:《蝴蝶效应——亚洲实验影像联动(2009—2015年)》,《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65—69页。
范景中:《美术史的形状——30年来我的出版经历(上)》,《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78—81页。
郑闻:《“亚洲视野”:影像的动力与再生》,《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23—28页。
鲁虹:《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尚扬之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14—19页。
肖永亮:《数字艺术应有独有的批评体系》,《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6期总第9期,67—71页。
方梓:《“2016中国艺术金融年会论坛”专家发言辑要》,《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30—33页。
尤洋:《本土与他乡,时差与视差》,《Hi艺术》,2016/3/1,14页。
马钦忠:《装置艺术的特征描述及艺术史写作的新问题》,《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20—25页。
孙振华:《装置与时间》,《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8—13页。
韦嘉:《版画教育中的结构性步伐》,《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64—67页。
殷双喜:《奇观与震惊:装置艺术中的竞争逻辑》,《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14—19页。
朱青生:《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44—47页。
本刊:《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向与困境——“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展览研讨会辑录》,《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15—20页。
王端廷:《状态主义——中国抽象艺术的特征》,《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61—64页。
张锰:《树枝的表态》,《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38—45页。
艾德:《录像艺术五十年》,《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76—79页。
白家峰:《本土母体,跨界方法,城市命题——许江院长梳理上海双年展之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24—29页。
白家峰:《寻求不同语境中的共性——对话冯原》,《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56—59页。
白家峰:《在曲折探索中前行——对话卢辅圣》,《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33—33页。
漆澜:《草创之初:上海双年展早期历程——李向阳访谈》,《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38—41页。
漆澜:《我与双年展——李旭访谈》,《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46—51页。
王林:《二十年目睹之上海双年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34—37页。
项苙苹:《上海双年展之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52—55页。
张晴:《光明永在前》,《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42—45页。
姜宇辉:《聆听一切:作为情动之物的后声音艺术》,《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44—153页。
杨杕:《非人、暴露狂与主动的谎言》,《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18—127页。
卓睿:《批斗会》,《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00—107页。
:《中国艺术品金融指数报告(第3期)》,《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137-158页。
陈伟才:《即兴的当下状态》,《中国雕塑》,2016年第2期丛书第52辑,12—15页。
龚之允:《小议中国当代艺术的困境》,《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第18辑,124—127页。
辛宇:《中国拍卖的“匡时”之路——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展现状调研》,《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第18辑,128—133页。
李树峰、王保国、阳丽君等:《2015年度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5期总第240期,88—99页。
陈旭光:《论新时期现代主义美术批评的重启》,《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期总第4期,47—53页。
王凯梅:《何不再问:重新想象世界》,《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20—25页。
:《关于当代版画创作的思考与讨论》,《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14-25页。
夏可君:《当代中国的新绘画如何可能?——论绘画的可能性之二》,《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146页。
吕晓晨(采访):《动漫风格卷土重来?》,《Hi艺术》,2016/6/1,64—67页。
杜卡:《艺术与品牌的跨界阳谋——迎来蜜月期》,《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00—105页。
栗宪庭、何森:《重庆与当代艺术的过往——访谈栗宪庭》,《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24—125页。
刘汉娥:《少年可期——中国速度的美术馆》,《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86—91页。
齐超:《罗群毅:开荒者——中国第一位私人美术馆馆长的浪漫与失意》,《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38—143页。
张奇开:《重庆艺术轶事——一种历史切片》,《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18—123页。
张秀娟:《草根联盟——后奥运时代的画廊图景》,《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80—85页。
何桂彦、鲁明军、张恩利等:《与中国当代艺术共同前行的十年——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采访》,《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70—75页。
冀少峰:《解放的水墨和水墨的解放》,《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32—35页。
邱敏:《如何看待毕业创作中的“实验”和“创新”一一2016年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季》,《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38—43页。
苏新平:《发生·发声——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8—13页。
苏永刚:《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从坦克库到虎溪公社》,《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67—69页。
王易罡:《“视·当代”——2016年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季》,《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32—37页。
武小川:《时空留痕——开放的西美》,《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20—25页。
夏商周:《“天地云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14—19页。
杨小彦:《后学院——八大美院油画研究展》,《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54—57页。
叶军、徐文涛、张炼、丁晓:《我们+——2016年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季》,《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26—31页。
张杰、李一白:《从“开放的六月”到美术教育》,《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72—79页。
白江峰:《传统的追溯和展览的加减》,《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76—85页。
王宗亮:《今日文献展:明日文献在“今日”的预演》,《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64—75页。
本刊:《看与被看——杨小彦访谈》,《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33—39页。
本刊:《自由与不同,才是艺术的灵魂——宋冬访谈》,《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51—56页。
段炼:《艺术史学的当代性之四:再现叙事》,《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80—83页。
范景中:《美术史的形状——30年来我的出版经历(中)》,《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70—76页。
何桂彦:《拓展的边界——2015年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回顾与思考(上)》,《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54—57页。
王斌:《徐州“八五美术新潮”随访记》,《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65—69页。
王凯梅:《她们:不是问题——记“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31—34页。
:《民营美术馆的文化责任——美术馆人谈美术馆》,《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54—56页。
蓝庆伟:《美术馆的智识生产》,《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16—17页。
李琼波(策划)、蒋展华(策划,编辑):《当代艺术空间的独立性必定关乎其生存方式吗?——“独立艺术空间的生存方式”国际论坛》,《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20—25页。
梁岩、Tina:《用艺术找回神性——许村计划》,《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40—43页。
唐佩贤、孙文杰:《何云昌:意识与身体的边界》,《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7—35页。
王春辰:《艺术的力量——有关中国当代若干艺术参与社会新型实践的案例》,《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38—39页。
库艺术:《宋冬:无始无终》,《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66—173页。
库艺术:《谭平:自然而然》,《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06—121页。
库艺术:《许江:十二年》,《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56—71页。
朱其:《当代艺术是一种跨学科、跨媒介的艺术》,《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30—35页。
高鹏:《浅谈美术馆的数字化进程——以国际美术馆数字化实践及今日未来馆为例》,《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121—124页。
方志凌:《在宿命的天空下——李继开笔下的“小世界”》,《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00—103页。
顾振清(推介人):《乌托邦小组推介词——全球化语境下的“乌托邦小组”》,《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20—23页。
杭间:《20世纪之“漆命”——“现代性”视野中的“漆画”与“漆器”》,《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80-83页。
冀少峰:《再十示——读丁乙的画》,《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68—73页。
夏可君:《何谓“现成品绘画”?》,《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4—18页。
:《大美水墨·当代主题作品展——中国水墨国际话语权推广项目》,《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90—93页。
:《坏表演、应激与策略——双飞艺术中心讨论会》,《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38—43页。
杨小彦:《当代水墨:公共性、私密性与实验性——传统样式转型之意义辨析》,《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总第165期,47—50页。
刘星辰:《艺术博览会、拍卖行、画廊,三角博弈的大格局》,《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68—73页。
马啸(采访),林书传、张未、套寒辰(受访):《80/90策展新力量掘起》,《收藏·拍卖》,2016年4月总第139期,104—109页。
收藏/拍卖(采访),姜天岳、彭文斌(受访):《天价艺术品到底为什么这么贵?》,《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102—107页。
王一川:《论中国艺术公心——中国艺术精神问题新探》,《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总第148期,16—23页。
白家峰:《今天:影像还是新媒体艺术吗?——对话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雨龙》,《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30-33页。
禾苗:《过程即结果——生成艺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38—41页。
李晓峰:《上海,作为一个侧面》,《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30—33页。
毛旭辉:《是疯狂,是恶作剧,是艺术,还是……——记中国首届现代艺术展(上)》,《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50—53页。
毛旭辉:《是疯狂,是恶作剧,是艺术,还是……——记中国首届现代艺术展(下)》,《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46—49页。
王端廷:《建构理性——“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概述》,《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8—71页。
王家男:《变化的边界,流动的意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其 边界与意义浅说》,《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56-59页。
王志亮:《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乡村的共生实践(引论)》,《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50—53页。
肖志慧:《关于当代中国画展示的思考——从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谈起》,《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73—75页。
张小涛:《被屏蔽的实验——2000年以来中国独立动画的实验之旅》,《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76—79页。
陈蓓:《香港水墨:浮动身份的探索》,《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62页。
杭春晓:《水墨话语权、弱者霸权,以及其他》,《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04页。
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中国油画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摘要》,《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32—45页。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带来了什么?——专访中国文化产业智库首席专家西沐》,《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54—59页。
彭锋:《批评与人生》,《艺术设计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71期,104—109页。
李昌菊:《从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看创作的趋向与缺失》,《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3期总第6期,76—86页。
罗晓欢:《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危机》,《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4期总第7期,93—98页。
于晓:《王辉:我骨子里还是喜欢“大山大水”》,《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10—119页。
与谙:《王嵬:写生的行为本身就是我的艺术表达》,《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28—135页。
陈卉:《马国旗:于无声处听》,《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132—141页。
陈卉:《展望:只有艺术,其他都不是事儿》,《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30—33页。
陈卉、梁好:《看不到最后的感觉是最好的》,《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34—41页。
丁晨、梁好:《雕塑之道》,《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68—69页。
何家龙:《三载梦筑——为城市打造遗作:东湖雕塑公园》,《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56—65页。
何家龙:《乌托邦、异托邦》,《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12—15页。
胡斌、刘庆元:《“系统穿越”前言》,《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66—67页。
景晓雷:《虚拟照进现实》,《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76—81页。
梁好:《陆蓉之:一生都是先锋》,《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46—55页。
隋建国:《宋建树:面对世界,给自己一个理由》,《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94—99页。
陶都罕:《用包裹的方式去表达》,《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100—105页。
王林:《刘强:复杂的天真》,《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82—87页。
王一:《关于高峰的<众生佛性研究>》,《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70—75页。
吴洪亮:《生长,蔓延——对康蕾创作状态的观察》,《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147页。
应金飞:《马宏法:冲突与合力》,《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88—93页。
展望:《有形而无实,关于形的实验侧记》,《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42—45页。
:《“浓烟滚滚”刮起“中国风”@风·象——王心耀中国风当代作品展》,《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16—19页。
:《严肃的游戏》,《Art艺术派》,2016年2月总第14期,20—27页。
Aimee:《中国藏家大买西方艺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乏善可陈还是别的原因》,《Hi艺术》,2016/5/1,154—155页。
Alexander Montague Sparey、张朝贝(采访):《要保证数量上的可消化性,而不是排山倒海式的推介》,《Hi艺术》,2016/9/1,61页。
Between Art Lab:《1×3画廊开幕首展——黄锐、高氏兄弟、张大力,持久的魅力》,《Hi艺术》,2016年11月,128—129页。
Chelsea:《生财有道》,《Hi艺术》,2016/3/1,16页。
Visca et Barca:《再走一步,神探还是悬崖?》,《Hi艺术》,2016年1—2月,220—221页。
Visce el Barca:《不是“李鬼”,而是“李奎”?》,《Hi艺术》,2016/3/1,144—145页。
Waling Boers、胡婷婷(采访):《画廊的空间可以小一点,但一定要具有国际性》,《Hi艺术》,2016/3/1,78—79页。
安息香:《付美军:我选择利用错误》,《Hi艺术》,2016年1—2月,186—191页。
安息香:《王源远:越透明越神秘》,《Hi艺术》,2016年1—2月,180—185页。
安息香:《邹涛——艺术是皮儿,生活是馅儿》,《Hi艺术》,2016/6/1,126—131页。
包一峰、滕昆(采访):《2015年是ART 021的变化年》,《Hi艺术》,2016年1—2月,124页。
保利香港拍卖:《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亚洲多元艺术面貌》,《Hi艺术》,2016/3/1,134—135页。
曹丝玉:《“种子”带来艺术界的公益慈善事业,传奇艺术公益基金正式启动》,《Hi艺术》,2016年1—2月,206—207页。
曹丝玉:《2015,迈开“国际化”步伐的中国当代摄影》,《Hi艺术》,2016年1—2月,170—173页。
曹丝玉:《陈飞:完美的圆》,《Hi艺术》,2016/3/1,90—101页。
曹丝玉:《画廊成本的增加》,《Hi艺术》,2016/3/1,66页。
曹丝玉:《李纲:废墟之上》,《Hi艺术》,2016年1—2月,146—157页。
曹丝玉:《年度策展人》,《Hi艺术》,2016年1—2月,100页。
曹丝玉:《年度年轻艺术家》,《Hi艺术》,2016年1—2月,94—95页。
曹丝玉:《年度艺术家》,《Hi艺术》,2016年1—2月,80—81页。
陈海涛(站台中国总监)、朱赫(采访):《价值观多元化是王道,但真的是产能过剩吗?》,《Hi艺术》,2016/6/1,78—79页。
陈可(艺术家)、吕晓晨(采访):《从“小清新”入手新问题,但必须走出自己的路》,《Hi艺术》,2016/6/1,91页。
邸特律(受访)、刘霞(采访):《有用大家才会关注你》,《Hi艺术》,2016/5/1,86—87页。
董梦阳:《现在不是“接轨”的时机》,《Hi艺术》,2016年1—2月,15页。
董梦阳、滕昆(采访):《现在还不是“接轨”的时机》,《Hi艺术》,2016年1—2月,125页。
樊婉贞:《2016年香港画廊统计报告》,《Hi艺术》,2016/5/1,152页。
房方、滕昆(采访):《“艺术”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Hi艺术》,2016/3/1,81—82页。
杭春晓(策展人)、刘霞(采访):《艺术品运营者才是不真实“求”的真正供给方》,《Hi艺术》,2016/6/1,86—87页。
何桂彦:《将“坏画”作为目标,你一开始就输了》,《Hi艺术》,2016/6/1,152页。
胡婷婷:《“罗马非一日建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八问八大》,《Hi艺术》,2016年1—2月,40—45页。
胡婷婷:《“梅开二度”的嘉德现当代之夜,提示市场转向乐观?》,《Hi艺术》,2016/6/1,30—33页。
胡婷婷:《“三国鼎立”拍卖公司的野心》,《Hi艺术》,2016/10/1,121页。
胡婷婷:《2015年top100榜单解读》,《Hi艺术》,2016年1—2月,92—93页。
胡婷婷:《2016香港春拍,追逐精品的脚步从未停歇》,《Hi艺术》,2016/5/1,44—46页。
胡婷婷:《70后,十年磨一剑》,《Hi艺术》,2016/10/1,89页。
胡婷婷:《董国强——匡时十年蝶变》,《Hi艺术》,2016/6/1,36—39页。
胡婷婷:《国际的边界在哪里?》,《Hi艺术》,2016/3/1,76页。
胡婷婷:《每个阶段都需要找一个新的增长点,不改变就意味着倒退》,《Hi艺术》,2016/5/1,80—81页。
胡婷婷:《年度收藏家》,《Hi艺术》,2016年1—2月,110—111页。
胡婷婷:《三亚,可否借当代艺术激活自身文化身份?》,《Hi艺术》,2016年1—2月,60—63页。
胡婷婷:《深圳能否搭上香港这艘“艺术快艇”?》,《Hi艺术》,2016/5/1,66—69页。
胡婷婷:《野蛮生长的抽象艺术》,《Hi艺术》,2016/6/1,80页。
胡婷婷:《艺览狮城,东南亚艺术的最佳窗口》,《Hi艺术》,2016/3/1,40—45页。
胡婷婷:《艺术北京第二个十年,如何将“本土”进行到底?》,《Hi艺术》,2016/6/1,46—51页。
胡婷婷:《艺术圈拥有这个实力和魄力的互联网公司,我目前看不到第二家》,《Hi艺术》,2016/5/1,82—83页。
胡婷婷:《因地制宜,艺博会不可不知的小秘密》,《Hi艺术》,2016/9/1,60页。
胡婷婷:《有多少城镇需要当代艺术这张名片?》,《Hi艺术》,2016年11月,54—55页。
胡婷婷:《重新定价,从苏富比“墨源新思”拍卖,看当代水墨的最新行情》,《Hi艺术》,2016/5/1,47—49页。
胡婷婷、赵旭:《赵旭:也就1%的艺术家被大家记住》,《Hi艺术》,2016/10/1,122—123页。
黄燎原:《一只鸡,一头牛》,《Hi艺术》,2016年1—2月,216—217页。
黄燎原、刘霞(采访):《不存在作品合不合格,问题是藏家够不够广泛》,《Hi艺术》,2016/9/1,58-59页。
蒋伟、滕昆(采访):《画廊最需要的时间和耐心》,《Hi艺术》,2016年1—2月,107页。
鞠白玉、史伟(采访):《A座307是艺术家思维生产的车间》,《Hi艺术》,2016年1—2月,109页。
鞠婷、曹丝玉(采访):《日如一日》,《Hi艺术》,2016年1—2月,98页。
凯伦·史密斯、史伟(采访):《OCAT西安馆这两年走得很好》,《Hi艺术》,2016年1—2月,121页。
考运岐(收藏家)、胡婷婷(采访):《问题的核心在于精品太少》,《Hi艺术》,2016/6/1,81页。
匡时拍卖:《北京匡时寻珍索骥,精彩纷呈十周年秋拍》,《Hi艺术》,2016年11月,116—119页。
匡时拍卖:《北京匡时寻诊索骥,十周年春拍精品纷呈》,《Hi艺术》,2016/5/1,140—143页。
李景云、胡婷婷(采访):《深圳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区位优势》,《Hi艺术》,2016/9/1,62-63页。
李苏桥:《别YY了,吴冠中的〈周庄〉卖了2个亿真的不管你事》,《Hi艺术》,2016/5/1,26页。
李苏桥:《你都没有来睡过,你怎么知道是假高潮》,《Hi艺术》,2016年1—2月,14页。
李振华、曹丝玉(采访):《带着爱和勇气去探险》,《Hi艺术》,2016年1—2月,102—103页。
厉槟源、曹丝玉(采访):《赤手空拳 真心实意》,《Hi艺术》,2016年1—2月,96—94页。
刘钢:《几个文艺愤青和一段抽象的足迹》,《Hi艺术》,2016/10/1,18—19页。
刘钢:《物象绘画》,《Hi艺术》,2016年1—2月,16页。
刘钢:《一米民主》,《Hi艺术》,2016/3/1,15页。
刘杰、刘霞(采访):《没有认知比没有钱更加可怕》,《Hi艺术》,2016/3/1,71页。
刘军:《阿波罗艺术网,做大众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Hi艺术》,2016年1—2月,208—209页。
刘霞:《60个房间,75后艺术家,让当代艺术在澳门成为可能》,《Hi艺术》,2016年11月,124—127页。
刘霞:《潮起潮落又十年》,《Hi艺术》,2016/10/1,105页。
刘霞:《当我们再谈抽象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Hi艺术》,2016/10/1,69页。
刘霞:《当新水墨的“需求”泡沫被吹散》,《Hi艺术》,2016/6/1,84页。
刘霞:《何杰:遇见乌托邦》,《Hi艺术》,2016/5/1,138—139页。
刘霞:《佳士得亚洲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返场?》,《Hi艺术》,2016/6/1,34—35页。
刘霞:《匡时现当代,正在发生的未来》,《Hi艺术》,2016/6/1,42—43页。
刘霞:《莫頔:逃离伊甸园》,《Hi艺术》,2016/3/1,120—125页。
刘霞:《闪耀在太阳之下的星光》,《Hi艺术》,2016年12月,72—73页。
刘霞:《向一线城市聚集,艺术的发展需要生态的完整》,《Hi艺术》,2016/10/1,81页。
刘霞:《忻洛汀:赤子神游》,《Hi艺术》,2016/5/1,124—127页。
刘霞:《张锰:从感受出发,到达日常的彼岸》,《Hi艺术》,2016/10/1,166—167页。
刘霞(采访):《香港秋拍告诉你当代艺术到底是崩盘还是重启》,《Hi艺术》,2016年11月,34—39页。
刘霞、北川富朗:《北川富朗:中国举办乡镇艺术节是刚需》,《Hi艺术》,2016年11月,58—59页。
刘霞、丁乙:《丁乙:抽象不会是中国主流,十年前不是,十年后也未必》,《Hi艺术》,2016/10/1,70—71页。
刘霞、夏季风:《夏季风:画廊业正是标准建立的时候》,《Hi艺术》,2016/10/1,106—107页。
刘霞、周春芽:《周春芽:十年变化最直接表现是工作室越来越大》,《Hi艺术》,2016/10/1,82—83页。
罗颖:《宋冬:我是一个可以从过去事物中获得能量的人》,《Hi艺术》,2016年1—2月,52—55页。
罗颖:《王国峰:透过像素丈量与真相的距离》,《Hi艺术》,2016年1—2月,174—177页。
罗颖:《王玉平——支起画架,不做准备地去遇见》,《Hi艺术》,2016/6/1,145—146页。
吕恒顺、吕晓晨(采访):《以改变应对突变》,《Hi艺术》,2016/3/1,页。
吕彭:《失忆与记忆——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节选四)》,《Hi艺术》,2016年11月,104—109页。
吕澎:《失忆与记忆——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节选三)2》,《Hi艺术》,2016/10/1,155—159页。
吕澎:《失忆与记忆——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节选三)1》,《Hi艺术》,2016/9/1,106-111页。
吕澎:《失忆与记忆——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节选一)》,《Hi艺术》,2016/6/1,134—139页。
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节选十)》,《Hi艺术》,2016年1—2月,194—199页。
吕胜中、史伟(采访):《泰山挑夫》,《Hi艺术》,2016年1—2月,82—83页。
吕晓晨:《“美术馆中的商场”君子官舍转型记》,《Hi艺术》,2016/9/1,112-115页。
吕晓晨:《“桃花源”和“睡莲池塘”,何处是中国藏家心中的乌托邦?》,《Hi艺术》,2016/5/1,50—53页。
吕晓晨:《75后,做好二度出击的准备了吗?》,《Hi艺术》,2016/10/1,99页。
吕晓晨:《hiart space落户西岸,一个品牌的十年蝶变》,《Hi艺术》,2016年12月,96—99页。
吕晓晨:《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莫迪利安尼》,《Hi艺术》,2016/10/1,117页。
吕晓晨:《崔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Hi艺术》,2016/3/1,114—119页。
吕晓晨:《狄青:须臾光阴》,《Hi艺术》,2016/3/1,102—111页。
吕晓晨:《杜昆:奇观魔术师》,《Hi艺术》,2016/3/1,54—57页。
吕晓晨:《黄予——80分的“答卷”这仅仅是个逗号》,《Hi艺术》,2016/6/1,68—69页。
吕晓晨:《理想中的艺博会有多远?》,《Hi艺术》,2016/9/1,66-69页。
吕晓晨:《民营美术馆,不忘初心最重要》,《Hi艺术》,2016/10/1,113页。
吕晓晨:《牟林童:你看,岁月静好》,《Hi艺术》,2016年1—2月,158—169页。
吕晓晨:《年度关键词》,《Hi艺术》,2016年1—2月,126—131页。
吕晓晨:《是软肋,也是铠甲》,《Hi艺术》,2016年11月,63页。
吕晓晨:《香格纳20年,一家画廊的传奇》,《Hi艺术》,2016年12月,43—47页。
吕晓晨:《写实绘画,老兵不死》,《Hi艺术》,2016/10/1,73页。
吕晓晨:《闫磊:伤感与希望交织的力量》,《Hi艺术》,2016/9/1,92-97页。
吕晓晨:《郑平平: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Hi艺术》,2016年11月,44—47页。
吕晓晨:《朱青生:永不止步的突击手》,《Hi艺术》,2016/10/1,40页。
吕晓晨、艾轩:《艾轩:我不是个机会主义者》,《Hi艺术》,2016/10/1,74—75页。
吕晓晨、陈可:《陈可:十年,我更加确认自己选择的路》,《Hi艺术》,2016/10/1,100—101页。
吕晓晨、高鹏:《高鹏:从“看客”到责任者》,《Hi艺术》,2016/10/1,114—115页。
吕晓晨、徐震:《我和我所在的圈子,是靠智商吃饭的》,《Hi艺术》,2016年12月,76—77页。
马树青(艺术家)、胡婷婷(采访):《真正的评判标准,只有时间》,《Hi艺术》,2016/6/1,82—83页。
欧阳春、曹丝玉(采访):《我也真正的活过》,《Hi艺术》,2016年1—2月,84页。
曲科杰、曹丝玉(采访):《做趋向于研究型的展览》,《Hi艺术》,2016/3/1,67页。
曲科杰、胡婷婷(采访):《好的艺博会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公关公司》,《Hi艺术》,2016/9/1,65页。
阮琦(采访):《金景鸿——在色彩和材料间跳舞》,《Hi艺术》,2016/6/1,148—149页。
史伟:《“入境”公共雕塑展与“不定式”青年展为“成都东湖跨年艺术季”添活力》,《Hi艺术》,2016/3/1,136—137页。
史伟:《2016观局论势,奋力前行》,《Hi艺术》,2016/3/1,32—39页。
史伟:《年度非盈利机构》,《Hi艺术》,2016年1—2月,108页。
史伟:《年度艺术机构》,《Hi艺术》,2016年1—2月,115—117页。
史伟:《陶辉:故事是重要的人生形式》,《Hi艺术》,2016年1—2月,56—59页。
史伟:《艺术媒体人创业,痛并快乐着》,《Hi艺术》,2016/3/1,58—61页。
史伟:《娱乐先锋跨界当代艺术一次未知的实验》,《Hi艺术》,2016年1—2月,64—65页。
唐炬、胡婷婷(采访):《我的藏品将首次全国巡展》,《Hi艺术》,2016年1—2月,114页。
滕昆:《尘埃并未落定》,《Hi艺术》,2016/10/1,50—51页。
滕昆:《旧有的家园》,《Hi艺术》,2016/10/1,61页。
滕昆:《李迪:唐猛是一个“搅局者”》,《Hi艺术》,2016/5/1,146—147页。
滕昆:《李继开:追逐真实》,《Hi艺术》,2016年1—2月,134—145页。
滕昆:《凌敏:“约翰·莫尔绘画奖”八年太短》,《Hi艺术》,2016/5/1,72—73页。
滕昆:《马轲——唯人为贵》,《Hi艺术》,2016/6/1,56—59页。
滕昆:《年度画廊》,《Hi艺术》,2016年1—2月,104页。
滕昆:《年度艺术派对》,《Hi艺术》,2016年1—2月,122—123页。
滕昆:《上海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吗?》,《Hi艺术》,2016年12月,64—65页。
滕昆:《岁寒知松柏》,《Hi艺术》,2016/3/1,64—65页。
滕昆:《在香港释放当代水墨的“第一次”》,《Hi艺术》,2016年1—2月,46—51页。
滕昆、马修:《上海现在的艺术状态“好极了”》,《Hi艺术》,2016年12月,74—75页。
滕昆、徐累:《徐累:十年之变,“法度”不变》,《Hi艺术》,2016/10/1,62—63页。
滕昆、许华琳:《从“言午”出发,打造宝龙文化产业链》,《Hi艺术》,2016年12月,70—71页。
滕昆、张朝贝:《艺博会之争,魔都崛起?》,《Hi艺术》,2016年12月,37—41页。
田霏宇、史伟(采访):《在前八年的生存目标实现之后》,《Hi艺术》,2016年1—2月,118—119页。
王焜生、朱赫(采访):《我们更关注亚太画廊》,《Hi艺术》,2016/9/1,53页。
王萌:《当代绘画运行的“观念机制”》,《Hi艺术》,2016年1—2月,219页。
王薇:《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努力与坚守》,《Hi艺术》,2016/10/1,118—119页。
王薇、胡婷婷(采访):《未来要走的路线,肯定是国际化》,《Hi艺术》,2016年1—2月,112—113页。
王晓松:《老寒腿》,《Hi艺术》,2016/9/1,14页。
王新友、曹丝玉(采访):《我想这恰恰是练内功的时期》,《Hi艺术》,2016/3/1,68—69页。
王兴伟(艺术家)、朱赫(采访):《只有一个东西烂掉,别的事物才能有机会》,《Hi艺术》,2016/6/1,76—77页。
王一涵、张朝贝(采访):《不能把艺博会做的太商业化了》,《Hi艺术》,2016/9/1,52页。
王子、刘霞(采访):《过分依赖博览会销售可能带来负面效果》,《Hi艺术》,2016/9/1,56-57页。
吴洪亮、曹丝玉(采访):《用展览的方式思考》,《Hi艺术》,2016年1—2月,101页。
伍劲(Hi艺术中心负责人)、吕晓晨(采访):《“受风寒”的不是风格而是作品本身》,《Hi艺术》,2016/6/1,92—93页。
伍劲、滕昆(采访):《我们有能力覆盖更宽广的“艺术圈”》,《Hi艺术》,2016年1—2月,106页。
西泠拍卖:《传统与创新的遇合,自然同艺术的邂逅——2016西泠秋拍油画专场拉开序幕》,《Hi艺术》,2016年11月,120—123页。
夏季风、滕昆(采访):《新一年,蜂巢将带来更多“意外”》,《Hi艺术》,2016年1—2月,105页。
谢幕(受访)、朱赫(采访):《一年内做成行业内最大的新闻客户端》,《Hi艺术》,2016/5/1,93页。
徐娟(美博文化执行董事)、刘霞(采访):《过多的展览对艺术家也是一种损耗》,《Hi艺术》,2016/6/1,88—89页。
杨天帅:《Rothko可以介入社会吗?》,《Hi艺术》,2016年11月,131页。
杨天帅:《再谈SEA:民间记者是解决问题的灵药吗?》,《Hi艺术》,2016/6/1,154页。
杨艺、史伟(采访):《开启艺术家与苏州历史人文的对话》,《Hi艺术》,2016年1—2月,120页。
艺术北京:《2016艺术北京,立足本土,完整亚洲》,《Hi艺术》,2016/5/1,144—145页。
尹朝阳:《感觉的磨砺》,《Hi艺术》,2016/10/1,20页。
尹朝阳:《关良的气质》,《Hi艺术》,2016年1—2月,218页。
应青蓝、朱赫(采访):《平台式国际化的,但更注重本土的养成》,《Hi艺术》,2016/9/1,50-51页。
郁婷、陈安达:《陈安达:上海正在成为未来亚洲艺术交易中心》,《Hi艺术》,2016年12月,85—86页。
张朝贝:《80后艺术家,“战出来”了吗?》,《Hi艺术》,2016/10/1,93页。
张朝贝:《不流血,非行为?》,《Hi艺术》,2016年11月,134—135页。
张朝贝:《杜沛骏:从名字中抽离的“木马”》,《Hi艺术》,2016/9/1,98-103页。
张朝贝:《郝建涛:当宋画遇上丙烯》,《Hi艺术》,2016/9/1,72-83页。
张朝贝:《蒋鹏奕:将不可见的东西可视化》,《Hi艺术》,2016/10/1,36—39页。
张朝贝:《时永骏:日常生活的记录者》,《Hi艺术》,2016年11月,92—103页。
张朝贝:《王满:洪荒之外》,《Hi艺术》,2016年12月,56—59页。
张朝贝:《下一步,上海会取代香港吗?》,《Hi艺术》,2016年12月,110—111页。
张朝贝:《颜石林:每个阶段都是在找寻自己》,《Hi艺术》,2016/10/1,143—150页。
张朝贝:《艺博会是一级市场的“源头活水”》,《Hi艺术》,2016/10/1,125页。
张朝贝:《艺博会五花八门,画廊该如何应对?》,《Hi艺术》,2016/9/1,54页。
张朝贝:《艺术批评是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幕后推手》,《Hi艺术》,2016/10/1,109页。
张朝贝:《在这道窄门中,80后影像艺术家靠什么活?》,《Hi艺术》,2016/9/1,84-89页。
张朝贝:《张心一:那个创作emoji表情,在网上火的一塌糊涂的画家》,《Hi艺术》,2016/9/1,28-31页。
张朝贝、陈飞:《陈飞:要真正相信艺术这件事儿》,《Hi艺术》,2016/10/1,94—95页。
张朝贝、董梦阳:《董梦阳:让当代艺术市场变得更加诚实》,《Hi艺术》,2016/10/1,126—127页。
张朝贝、龚彦:《上海的文化先锋性已经借势苏醒》,《Hi艺术》,2016年12月,66—67页。
张朝贝、吕澎:《吕澎:艺术本身并未出现大的进步》,《Hi艺术》,2016/10/1,110—111页。
张朝贝、张如怡:《我们时刻都在被“制造”》,《Hi艺术》,2016年12月,78—79页。
张迪、胡婷婷(采访):《雷达一直开启着》,《Hi艺术》,2016/3/1,77页。
张晓刚、朱赫:《张晓刚:艺术是精神性的》,《Hi艺术》,2016/10/1,58—59页。
赵琍、胡婷婷(采访):《在艺博会中谈学术似乎显得矫情》,《Hi艺术》,2016/9/1,64页。
郑姝:《艺博会和它背后的规则》,《Hi艺术》,2016年11月,22—23页。
郑姝:《有钱未必就是大爷》,《Hi艺术》,2016/9/1,122页。
周文娟(采访):《杜春风——时间的打磨者》,《Hi艺术》,2016/6/1,110—121页。
周晓雯、刘霞(采访):《太多的博览会,对市场是否有利值得思考》,《Hi艺术》,2016/9/1,55页。
朱凡:《博物馆奇妙夜笔记》,《Hi艺术》,2016年1—2月,202—205页。
朱凡:《刘韡:弹性工厂》,《Hi艺术》,2016年1—2月,201页。
朱赫:《陈文骥——似真似假,亦实亦虚》,《Hi艺术》,2016/6/1,52—55页。
朱赫:《非刚需的当代艺术,你手机里究竟容得下几个APP》,《Hi艺术》,2016/5/1,88—89页。
朱赫:《海归艺术家的概念,正在终结》,《Hi艺术》,2016/10/1,85页。
朱赫:《孔千:不合时宜与逼仄之路》,《Hi艺术》,2016/5/1,98—109页。
朱赫:《吕澎:亚洲的传统将有极大概率获得复兴》,《Hi艺术》,2016年12月,60—61页。
朱赫:《王兴伟:我愿意冒险做一个大题目》,《Hi艺术》,2016/10/1,32—35页。
朱赫:《闫珩——我的装置语言是辅佐绘画的》,《Hi艺术》,2016/6/1,60—63页。
朱赫:《艺博会的制胜法宝》,《Hi艺术》,2016/9/1,49页。
朱赫(编辑):《供给与需求如何匹配》,《Hi艺术》,2016/6/1,94—97页。
朱赫、段煜婷:《段煜婷: 连州人会因摄影年展而自豪》,《Hi艺术》,2016年11月,70—71页。
朱赫、谷文达:《谷文达:我所关注的是如何作为一个有文化属性的艺术者》,《Hi艺术》,2016/10/1,86—87页。
朱赫、金延:《金延:希望政府能有步骤的支持艺术节》,《Hi艺术》,2016年11月,72—73页。
朱赫、喻红:《喻红:被公众认知的女性艺术家依旧很少》,《Hi艺术》,2016/10/1,78—79页。
朱赫、展望:《展望:要站在人的角度去创作》,《Hi艺术》,2016/10/1,66—67页。
朱赫、周大为:《上海的十一月已成为全球艺术的盛会》,《Hi艺术》,2016年12月,68—69页。
朱小钧(大道融元执行董事)、刘霞(采访):《新水墨还没有触及到真正藏家》,《Hi艺术》,2016/6/1,85页。
朱朱:《新资本论》,《Hi艺术》,2016/6/1,12—13页。
庄芸芸:《邓大非:废墟计划——野蛮再生》,《Hi艺术》,2016/5/1,148页。
:《西岸,上海当代艺术新坐标?》,《Hi艺术》,2016年12月,80—84页。
张云畅(编辑):《青年总动员》,《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38—41页。
张云畅(编辑):《青年总动员》,《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34—37页。
张云畅(编辑):《青年总动员》,《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40—43页。
Judy:《李玲:开放的城市与艺术》,《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254—257页。
Juvan:《回归价值——调整中的中国艺术市场》,《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92—99页。
LI XIXI(编辑):《李纲:水墨在场》,《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216—219页。
LI XIXI(编辑):《尹智欣:艺术是和自己对话》,《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220—221页。
杜卡:《曾梵志:中国艺术国际化的缩影》,《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72—77页。
杜卡:《宋易格:没有那么多欲望的象征,是人最单纯的状态》,《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222页。
多米尼克·莱维:《我们为什么收藏中国当代艺术》,《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44—45页。
梁克刚:《李纲:在不在场》,《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252—253页。
罗书银、姚雅轩:《画廊的2015——平凡忙碌中的从容》,《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90—101页。
马珊:《乌镇:正在崛起的艺术“乌托邦”》,《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72—273页。
毛旭辉、贺晶(素材提供):《两代人,我们变了吗?——毛旭辉与他的女儿贺晶:滇池的海鸥与春天的花》,《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92—93页。
聂荣庆:《左岸的房间——1983年的昆明艺术故事》,《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74—179页。
聂荣庆、聂芯荻(素材提供):《两代人,我们变了吗?——聂荣庆与他的女儿聂芯荻:盘龙江的颜色》,《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96—97页。
齐超:《陈卫闽:拷问》,《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34—135页。
齐超:《杨述:总想使一点小坏》,《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36—137页。
齐超(编辑):《梁远苇&李玉——电影和艺术都要讲策略》,《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20—125页。
齐超(编辑):《尹朝阳&曹保平》,《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26—131页。
齐超(编辑):《张晓刚&刘瑜:艺术一定要自由》,《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22—227页。
齐超(编辑):《重庆当代艺术——被误解的繁华》,《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16—117页。
宋佩芬:《艺术能当药吃吗?》,《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42—43页。
王艺迪:《2015Art021突围之战》,《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268—271页。
王艺迪:《蔡志松:云端降至Mercedes me》,《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60—261页。
王艺迪:《方志勇:用艺术搭起爱的桥梁》,《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12页。
王艺迪:《满载童心,保时捷愿与你携爱前行》,《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10—111页。
王艺迪(编辑):《魏光庆:红墙下的视觉冒险》,《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225页。
王艺迪(编辑):《亚洲艺术的全新风貌——龙美术馆亚洲艺术馆藏大展开幕》,《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224页。
韦袆:《2016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雨中的巨厦》,《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70—271页。
韦袆(编辑):《6个女孩》,《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58—65页。
韦袆(编辑):《K11:“我们”救市“我们”》,《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56页。
吴华:《正在走红的当代抽象艺术》,《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48—49页。
向京(讲述者):《抽向人性的皮鞭——向京谈雕塑、摄影与电影》,《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08—214页。
姚雅轩:《给时间一个重量——隋建国×理查德·迪肯:用作品对话17年》,《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208—215页。
姚雅轩:《木心与乌镇——一座桥的远征》,《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80—185页。
姚雅轩:《武艺:一个人的西湖》,《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258—259页。
姚雅轩(编辑):《你的收藏有自己的风格吗?》,《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46—47页。
叶永青:《重庆记忆——谁年轻时没曾投入过一座城》,《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29页。
叶永青、叶甫纳(素材提供):《两代人,我们变了吗?——叶永青与他的女儿叶甫纳:天远地偏,归去来》,《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94—95页。
张墨:《缪晓春——1980~2000最漫长的青春期》,《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94—199页。
张晓刚:《重庆记忆——重庆,重庆》,《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28页。
张晓刚(口述):《两代人,我们变了吗?——张晓刚:昆明,我们的黄金时代》,《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90—91页。
张云畅(编辑):《2015年度10大新锐画廊》,《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06—107页。
张云畅(编辑):《连接卡塔尔与中国的当代艺术“艺术怎么样?”》,《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268—269页。
张云畅、姚雅轩:《2015年度10大影响力画廊》,《芭莎艺术》,2016年3月总第9期,102—105页。
:《2016芭莎艺术奖,年度当代艺术贡献奖——王中军》,《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169页。
:《2016芭莎艺术奖,年度国际艺术家——丁乙》,《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167页。
:《2016芭莎艺术奖,年度艺术社会推动奖——郑志刚》,《芭莎艺术》,2016年5月总第11期,168页。
:《阎沙子安:深入挖掘,探索创作》,《芭莎艺术》,2016年1月总第7期,113页。
曹培伦:《从1996到2006》,《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12—13页。
曾朴:《只言片语》,《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14—15页。
陈俊:《艺术家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20—21页。
陈竹、张子睿:《致埃利斯》,《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58—59页。
大猫:《艺术没有标准答案》,《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16—17页。
段晓东:《“海纳百川,壁立千仞”——作为一种价值共同体的宋庄艺术精神溯源展学术研讨会综述》,《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72—77页。
方力钧、舒可文:《方力钧访谈:关于旅行,关于痛(下)》,《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76—84页。
方力钧、舒可文:《方力钧访谈:关于旅行,关于痛(中)》,《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79—83页。
冯斌、杨彪:《青春姿态:我闯·我创——第四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62—65页。
葛平伟:《探索特质》,《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70—71页。
韩晶(编译):《一种选择: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85—89页。
何千里:《新星星于我的意义》,《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18—19页。
贺玉高:《克拉里的气质——〈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和现代文化〉译后感》,《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8—11页。
黄立平:《我认识的王广义》,《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34—39页。
冀少峰:《再识方力钧(上)》,《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40—43页。
李一白:《“艺术新星”眼中的青年艺术评选》,《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6—7页。
李勇:《历史的造物》,《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58—61页。
刘建明:《消逝的光景——刘建明的景观世界》,《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60—61页。
刘景弘:《青年艺术评选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22—23页。
吕澎、焦兴涛、陈俊:《2015新星星艺术节》,《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50—53页。
宁佳:《与自然连接的空间:从“再现”到"表达——读刘影新作有感》,《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62—67页。
彭汉钦:《我的十年》,《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10—11页。
钱亮:《质疑、消解、重构——钱亮的创作之路》,《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56—57页。
庹梦倩、敖想:《转译与探索——对话庹梦倩》,《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68—69页。
王端廷:《超越形式——中国抽象艺术展》,《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38—41页。
王林、侯宝川、潘召南等:《自选方式——1985—1989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展回顾与文献展》,《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48—55页。
王沛奇:《打破与探索》,《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6期总第105期,70—71页。
王天祥:《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高等艺术教育改革与青年艺术的发展的新路径》,《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64—66页。
吴鸿:《退与进:1994与2014年之间的于振立》,《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90—91页。
吴蔚:《走过去,忘记画画》,《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58—61页。
吴毅强:《前卫艺术的背后——谈谈〈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这本书》,《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18—21页。
许宏翔:《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24—25页。
颜宁志、张子睿:《蔓延——缤纷世界》,《当代美术家》,2016年4期总103期,68—69页。
杨帆:《城市系统中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90—93页。
游江、吴詠鈊、谢丹等:《“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上)》,《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54—59页。
游江、张新英、张超等:《“泛媒介”时代的版画拓展(下)》,《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42—47页。
张华丽:《创新艺术档案展览》,《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92—93页。
张杨:《学院艺术教育的实验室》,《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76—77页。
张哲溢:《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26—29页。
朱海:《从再见到再见》,《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2期总第101期,8—9页。
:《艺术驻留计划的所得所思》,《当代美术家》,2016年第1期总第100期,62—63页。
Jerome Araki:《曼陀罗妄想》,《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29页。
艾米:《系统正在更新中,请勿关机。》,《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10—12页。
白江峰:《管赛梅:我现在缺少的是实践,不是担忧》,《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36—37页。
白江峰:《苏斌:绘画算是一个自己建构的精神堡垒》,《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50—51页。
本刊编辑部:《白江峰的午后三点——人生三阶段》,《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94—95页。
本刊编辑部:《陈鑫的午后三点——不只是浮光掠影才好》,《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70—71页。
本刊编辑部:《高鹏的午后三点——“一线之间”的时间与艺术》,《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60—61页。
本刊编辑部:《郝科的午后三点——时间和死亡是同一种颜色》,《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86—87页。
本刊编辑部:《简枫的午后三点——在指针上旅行》,《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84—85页。
本刊编辑部:《刘朵的午后三点——保持冷静,继续前行》,《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74—75页。
本刊编辑部:《刘慧慧的午后三点——画面上的“眼睛们”看见了》,《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76—77页。
本刊编辑部:《刘树慧的午后三点——相对的时间》,《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64—65页。
本刊编辑部:《秦弘的午后三点——瞬间即是永恒》,《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66—67页。
本刊编辑部:《曲海波的午后三点——不能定义的截点》,《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96—97页。
本刊编辑部:《邵军的午后三点——时间有时看着温柔摸着温暖》,《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78—79页。
本刊编辑部:《王海旺的午后三点——记忆的永恒》,《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72—73页。
本刊编辑部:《王易的午后三点——爱因斯坦的时间》,《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80—81页。
本刊编辑部:《王宗亮的午后三点——难以捉摸的时间》,《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90—91页。
本刊编辑部:《晏燕的午后三点——不变的理性与感性的交叠状态》,《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62—63页。
本刊编辑部:《游毓珊的午后三点——时间是线性的也是圆弧的》,《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68—69页。
本刊编辑部:《张瑜洋的午后三点——有形状的时间》,《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88—89页。
本刊编辑部:《张哲的午后三点——闪烁的韶光流年》,《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98—99页。
本刊编辑部:《张宗希的午后三点——呼吸空间》,《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92—93页。
陈洁:《事件的地貌:大地的伤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21—23页。
陈连勇:《陈连勇谈宿利群》,《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月上半月总351期,66页。
崔彤:《崔彤谈宿利群》,《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月上半月总351期,67页。
戴增钧:《心中的风景——对最近作品的解读》,《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8月上半月,124页。
丁晓洁:《凌慧华:从无到“有”的内在观看》,《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34—43页。
杜曦云:《恐惧的镜像——毛同强的〈秩序〉》,《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2月上半月总第343期,125—127页。
范迪安:《袁武:“朝圣”与“救赎”》,《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2月上半月总第343期,14—17页。
方振宁:《抽象绘画和从绘画中抽象》,《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134—141页。
高鹏:《谁是何云昌》,《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8月上半月,夹页页。
高毅:《马蕙:“红与黑”的两极世界》,《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126—129页。
郝科:《隋建国:时间是蓝色的》,《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34—36页。
郝青松:《失忆时代与记忆之墙——黄君辉的艺术与社会关怀》,《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09—111页。
李森:《反艺术》,《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130—133页。
李象群:《李象群谈宿利群》,《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月上半月总351期,68页。
梁爽:《颜料的演绎与观念的归一》,《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2月上半月总第343期,13页。
吕豪:《日渐干涸的当代艺术》,《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7月上半月总第353期谭平专刊,124—129页。
马艳:《参互成文:“闲言碎语”与“语言亭”》,《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16—19页。
曲海波:《“假园”不假》,《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23页。
曲海波:《刘猛:返璞归真去创作》,《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42—43页。
曲海波:《刘瑜:自然而然的绘画和生活》,《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46—47页。
曲海波:《马丹:圭山像一个梦》,《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48—49页。
曲海波:《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27页。
沙伟臣:《雕塑的界限(一)》,《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42—149页。
孙天艺:《“新摄影”?——后网络时代的“图像之海”与摄影的困惑》,《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20—22页。
陶大珉:《仪式和文献:被串烧的皮毛节》,《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27页。
王端延:《建构批评之维——中国当代观念绘画的意义》,《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142—143页。
王守娟:《虚色美学——色彩本身就是有逻辑的》,《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32页。
王兆:《温柔的产出——艺术界的另一种生态》,《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22—23页。
王宗亮:《“来日方长”:要优雅,也要污》,《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28页。
王宗亮:《陈川:无论创作还是展览,我只想安静地进步》,《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34—35页。
王宗亮:《对立物所提示的观看方式》,《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28—31页。
王宗亮:《几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7月上半月总第353期谭平专刊,14—21页。
王宗亮:《毛同强:三万件“镰刀锄头”的现场体验》,《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02—105页。
王宗亮:《毛旭辉:植根圭山土地,耕耘艺术未来》,《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32—33页。
王宗亮:《人造仙境,是怎样的仙境?》,《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2月上半月总第343期,12页。
王宗亮:《孙瑾:从都市到村落的自我》,《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52—53页。
王宗亮:《杨路良:不对市场妥协》,《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60—61页。
王宗亮(采编):《“与物”——关系的乐趣》,《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5月上半月总第349期(尹朝阳专刊),85页。
王宗亮(采编):《伍劲谈尹朝阳》,《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5月上半月总第349期(尹朝阳专刊),66页。
夏可君:《俞洁:寻觅那遮掩与遗落的诗意》,《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12—115页。
向京、闫冰:《向京和年轻艺术家聊天——闫冰》,《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114—125页。
闫佳恰:《何霖华:创作是跟着感觉走》,《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38—39页。
杨维民:《曾经的风景,永远的记忆——写在黄君辉〈记忆之墙〉前面》,《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06—108页。
杨维民:《故事里的风景》,《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8月上半月,125页。
杨义飞:《“东南偏南”:或许仅为一个过去式的概念》,《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6—20页。
杨义飞:《一个相对客观的珠三角观察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24—26页。
张启彬:《武汉·武汉》,《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26页。
张瑜洋:《“界外”与初心:对自闭症群体的关爱》,《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86—91页。
张瑜洋:《“唯止”在当下的视觉镜像》,《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32—33页。
张瑜洋:《李瑞:在自然中寻求养分》,《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40—41页。
张瑜洋:《荀贵品:忠实于内心的创作》,《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58—59页。
张瑜洋(采编):《出版记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5月上半月总第349期(尹朝阳专刊),77页。
张瑜洋(采编):《拍卖纪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5月上半月总第349期(尹朝阳专刊),73页。
张瑜洋(采编):《徐聚——谈尹朝阳》,《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5月上半月总第349期(尹朝阳专刊),67页。
张瑜洋(采编):《郑文谈尹朝阳》,《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5月上半月总第349期(尹朝阳专刊),68页。
张宗希:《“十年文献研究展”里的当代艺术馆群及其中国独立艺术指向》,《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100—105页。
张宗希:《刘仁仙:用艺术的方式或绘画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44—45页。
张宗希:《那些潜藏在艺术作品里的时间“秘密”》,《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13—19页。
张宗希:《收藏展与文献展:作为一个机构的自我证明》,《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62—63页。
张宗希:《他食甜,尚能友否?》,《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31页。
张宗希:《泰康空间:从复兴门到草场地,“追溯与激励”中的当代艺术参与》,《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92—99页。
张宗希:《陶发:在艺术面前没有任何借口》,《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54—55页。
张宗希:《王锐:希望自己的创作更往前走一步》,《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56—57页。
张宗希:《翁云鹏:对现实存在着危险的历史》,《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100—101页。
张宗希:《眩晕:困惑之后与自由之前》,《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27页。
张宗希:《引喻体:从日常到无常》,《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3月上半月总第345期,26页。
张宗希:《政纯会:要不要来场“集体主义”的小火锅?》,《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月上半月总第341期,24—25页。
赵云川:《赵云川谈宿利群》,《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月上半月总351期,69页。
:《白墙计划》,《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7月上半月总第353期谭平专刊,86—108页。
:《雕塑的界限(二)》,《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7月上半月总第353期谭平专刊,131—137页。
:《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里的艺术家个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4月上半月总第347期,92—97页。
Leo Rosshandler:《水墨的灵魂——朱岚近期作品》,《国家美术》,2016年11月,76—83页。
常宁生:《雅致与奇幻——品味蒋奇谷的绘画艺术》,《国家美术》,2016年11月,68—75页。
方志凌:《异境之地》,《国家美术》,2016/1/1,57页。
冯博一:《当梦魇照进现实——关于黄立言的绘画艺术》,《国家美术》,2016年5月,66—73页。
顾振清:《郑毅强的并置艺术》,《国家美术》,2016年5月,40—43页。
国家美术:《第七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风云人物》,《国家美术》,2016/3/1,48—57页。
国家美术:《第七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焦点人物》,《国家美术》,2016/3/1,58—79页。
国家美术:《第七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十大艺术机构》,《国家美术》,2016/3/1,102—113页。
国家美术:《第七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十大展览》,《国家美术》,2016/3/1,114—121页。
国家美术:《第七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中坚力量》,《国家美术》,2016/3/1,80—101页。
贺勋:《面对》,《国家美术》,2016/1/1,32—33页。
贺勋:《念头自己》,《国家美术》,2016/1/1,34—36页。
黄晟骎:《当笔划过纸》,《国家美术》,2016年5月,82—86页。
黄晟骎:《个性是艺术最美妙的存在》,《国家美术》,2016年5月,34—35页。
黄晟骎:《王劼音——妙有自在》,《国家美术》,2016年11月,116—121页。
黄晟骎:《西方艺术大师在上海的非常记忆》,《国家美术》,2016年11月,30—35页。
黄晟骎:《心有猛虎嗅蔷薇》,《国家美术》,2016年5月,28—29页。
郎绍君:《捕捉诗意的感觉——读明镜的画》,《国家美术》,2016年5月,64—65页。
刘源:《不愿与大师对话》,《国家美术》,2016年5月,30—33页。
吕岩:《奢侈的途径》,《国家美术》,2016年5月,80—81页。
明镜:《明镜的绘画性》,《国家美术》,2016年5月,58—63页。
漆澜、肖斌、李超等:《云间风度——王劼音个展》,《国家美术》,2016年5月,22—27页。
晟骎:《窗/镜》,《国家美术》,2016/3/1,126—133页。
孙良、范钟鸣、陈墙:《Post-70s Generation》,《国家美术》,2016年5月,36—37页。
王鹏杰:《绘画何以如此复杂——孔千绘画中的主题、感性与艺术本体》,《国家美术》,2016年5月,44—55页。
魏祥奇:《重构与省思——李明昌的绘画意识》,《国家美术》,2016年11月,36—39页。
吴海洲:《日常中的无常》,《国家美术》,2016/1/1,66—69页。
吴亮:《韩冬的寻常物体》,《国家美术》,2016年11月,108—115页。
夏可君:《吕岩的绘画——物之禅语,物之孵化》,《国家美术》,2016年5月,74—77页。
徐家玲:《异域的想象、身体的隐喻——关于祝铮鸣的绘画》,《国家美术》,2016年11月,40—47页。
闫珩:《身体对身体的回应》,《国家美术》,2016/1/1,74—80页。
尹朝阳、国家美术:《我正走在一条孤独之路上》,《国家美术》,2016/1/1,38—43页。
张浩:《用毛笔思维》,《国家美术》,2016年11月,84—90页。
张雷:《那个迷路的游荡者》,《国家美术》,2016/1/1,82—88页。
张涛:《迹化自然,造我书象——魏立刚万物察20年回顾之后》,《国家美术》,2016年11月,92—99页。
张羽:《上水——我在五台山制造的一场芸芸众生的参与》,《国家美术》,2016年11月,48—63页。
郑毅强:《些许也许》,《国家美术》,2016年5月,38—39页。
:《作为景观的“社会风景”——吕山川笔下的世界》,《国家美术》,2016/1/1,90—96页。
蓝庆伟:《美术馆的秩序》,《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75—77页。
芭芭拉·波拉克、李佳桓、曾宪姝:《靳山:神经系统》,《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43—47页。
鲍栋:《空线,或关于本体的思辨》,《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61—63页。
本刊:《不止一种可能性——张正民访谈》,《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51—54页。
本刊:《多维度:一种开放的可能——朱彤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62—65页。
本刊:《过程就是终点——王亚敏访谈》,《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57—60页。
本刊:《建立在技术训练之上的学院教学体系已经陈旧——何桂彦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18—19页。
本刊:《介入与反思——原弓访谈》,《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38—42页。
本刊:《没有学术支撑,难言商业成功——夏季风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35—39页。
本刊:《如果方法不对,年轻人多厉害也会夭折——展望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16—17页。
本刊:《生命的力度——肖昱访谈》,《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33—37页。
本刊:《水墨转型之路——鲁虹访谈》,《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19—25页。
本刊:《溯源与传承——武艺访谈》,《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27—32页。
本刊:《为未来而发生——第四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对谈录》,《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28—30页。
本刊:《我的绘画还没有展开——马轲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40—45页。
本刊:《我的教学就是我的创作——宋冬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17—18页。
本刊:《我无法脱离开自身的经验——仇晓飞访谈》,《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57—63页。
本刊:《我有我的标准——黄燎原访谈》,《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50—54页。
本刊:《西湖记忆——严善錞访谈》,《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45—48页。
本刊:《学院不可能是“丛林化”的——薛问问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20页。
本刊:《亚洲的智慧——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论坛纪要》,《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16—21页。
本刊:《演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馆记》,《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70—73页。
本刊:《一切需要回馈到学生的智慧培养——管怀宾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13—14页。
本刊:《艺术不能沦为自娱自乐——冯斌访谈》,《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40—42页。
本刊:《艺术可以有方向吗?——黄永砯“蛇杖III”展览对谈录》,《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24—28页。
本刊:《真需要那么多纯艺术家吗?——段炼访谈》,《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15—16页。
本刊:《转向与介入——“2014于振立手记+8个方案”艺术展研讨会综述》,《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22—27页。
陈世宁:《艺无止境——写在第九届江苏省油画展开幕之际》,《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58—60页。
岛子:《正典、文脉及创造性偏离——一了水墨艺术之我见》,《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39-43页。
段炼:《艺术史学的当代性之六:重建叙事》,《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73—77页。
段炼:《艺术史学的当代性之三:用喻叙事》,《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69—72页。
段炼:《艺术史学的当代性之一:视觉叙事》,《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66—70页。
范景中:《美术史的形状——30年来我的出版经历(下)》,《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74—80页。
冯白帆:《激进的保守主义者:吕胜中和他的“上世纪”》,《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43—48页。
广军:《隐藏或飘移在图像之上的抽象》,《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49—52页。
郭映娜:《一个好的双年展,不是只有国际化》,《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22-26页。
胡斌:《戏访与箴言:罗必武作品中的两个维度》,《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38—46页。
惠蓝:《喻丽,喻丽,花里暂时相见》,《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61—64页。
冀少峰:《神性之路——王广义的艺术》,《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26—30页。
贾蕴博:《形式?态度?——由一个生物艺术展说起》,《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24—26页。
靳卫红、徐乐乐、阿克曼:《审美的信徒——对话徐乐乐》,《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33—37页。
蓝庆伟:《每个人都拥有一座美术馆》,《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16页。
李超、朱小明:《碎片、穿越及中性化趋向——谈朱小明近作〈季之叙事〉系列》,《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39—42页。
李津:《阿扎的绘画》,《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59页。
李青:《陇上花开——丝路美术作品联展述评》,《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46—49页。
李小山:《吴湘云的“22层塔”》,《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55页。
李小山:《在水墨的试验田里开花结果》,《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49—50页。
李竹:《参与式艺术的践行维度——自我生长的羊磴(2012—2014年)》,《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38—42页。
理查德·诺伊斯、王中原:《戏剧人生:张敏杰的版画世界》,《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57—59页。
梁中蓝:《艺术家始终是画廊的核心》,《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105—107页。
廖雯:《极限自由——当下处境的即时体验》,《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29—34页。
廖雯:《假园记——现实体验与当代艺术的“假园”》,《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31—37页。
林建华(采编):《续彦龙:矛盾的天性是对自我的坦白》,《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86—91页。
刘畅:《毕业生群访》,《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22—23页。
刘洋:《反栖息地》,《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93—97页。
鲁虹:《“八五”往事(下)》,《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67—69页。
罗必武:《前世今生,在图像与现实之间——李楚扬作品浅析》,《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80—85页。
吕澎、靳卫红、孟尧:《甚至不是匮乏,是溃烂——访吕澎》,《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46—51页。
孟尧:《从绘画到动画:在跨越中生长》,《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34-38页。
潘高洁:《“评价的幽灵”:从香港巴塞尔看画廊生态》,《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13—18页。
彭德:《李青:以艺观道》,《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59-61页。
邱伟:《任戎的“创世纪”》,《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49页。
邵宏:《严善錞的铜版画》,《画刊》,2016年3月总第423期,49—50页。
沈行工:《澄明秀逸的写意性——谈章文浩的油画》,《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58—61页。
孙鹏:《隐秘与虚无——贾科梅蒂上海展评述》,《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26—30页。
孙天艺:《毕业季:发声与失声》,《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21—22页。
王冬龄、靳卫红:《书写即一切——与王冬龄对话》,《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40—45页。
王海迪:《在平静表象与深层矛盾之间跋涉——王海迪作品自述》,《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99—102页。
王文菲:《曾梵志的“自画像”》,《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15—19页。
王娅蕾:《历史的赞助者:青年藏家的6个样本》,《画刊》,2016年6月总第426期,50—53页。
王娅蕾:《提问美术馆》,《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18页。
吴明儒:《版画作为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吴明儒创作自述》,《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75—79页。
吴永强:《生命的子宫》,《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50—52页。
邢人俨(采编):《越界者——罗必武谈版画创作》,《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61—70页。
徐乐乐:《临画小史》,《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38—39页。
许嘉:《织与针——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25—30页。
许晟:《心性的线条——周力作品纵览》,《画刊》,2016年4月总第424期,51—56页。
杨多、张春旸:《与马语者语——张春旸访谈》,《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66—69页。
杨小彦:《我素我行——曦儿的人与画》,《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43—45页。
殷双喜:《心手相应——关于庞茂琨的手稿研究展》,《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45—49页。
尹朝阳:《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有很多笑话出来了》,《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56—57页。
余友心:《康巴汉子阿旺扎巴的西藏当代绘画艺术》,《画刊》,2016年2月总第422期,55—58页。
张羽:《上水:一场水是水、水不是水、水还是水的觉知》,《画刊》,2016年11月总第431期,33—37页。
赵文军:《一分钱交换计划》,《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43—44页。
郑闻:《开门见山——评尹朝阳》,《画刊》,2016年1月总第421期,52—55页。
周京新:《吴湘云的画》,《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57页。
左正尧:《泥坨八阵图——梁冰做陶》,《画刊》,2016年8月总第428期,59—60页。
左正尧:《这不是烟斗——评罗必武〈浴缸〉系列》,《画刊》,2016年7月总第212期,57—58页。
:《“艮岳”剧场——侯拙吾访谈》,《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44-49页。
:《拆除“主体性”——向京访谈》,《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27-33页。
:《绘画的“格式”——王兴伟访谈》,《画刊》,2016年9月总第429期,45—48页。
:《康春慧的画》,《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62-65页。
:《以“貌”识人——陈卉访谈》,《画刊》,2016年10月总第430期,50-54页。
:《被遮蔽的王广义——“存在与超验”研讨会纪要》,《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31—32页。
:《艺术与艺术评论——王广义访谈》,《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33页。
:《突破需要失败来支撑——金锋访谈》,《画刊》,2016年12月总第432期,34—39页。
白茜:《孙蛮:穿越假想地的领域》,《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35—36页。
车建全(采访):《物性与理念转化——对话谭勋》,《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51-63页。
陈迹:《邱大尉和他的绘画》,《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78—81页。
陈晓阳:《无根的矛盾感》,《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65-67页。
陈啸东:《心向净土——陈啸东自述》,《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58-73页。
陈颖:《黄伟鸿:破坏者》,《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102—107页。
大卫·帕格尔:《中国风景:3+首届中美艺术邀请展·洛杉矶站》,《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64—71页。
邓冬燕:《周湧作品短评》,《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58—63页。
邓冬燕(编辑):《水墨新境——记“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暨“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42—43页。
邓冬燕、王笑寒(采编):《俯瞰自身——青年画家张一驰》,《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82—87页。
邓冬燕、温可琳:《周湧三谈》,《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66—77页。
邓雨晴:《邱倩雯:镜头下的他者》,《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80—85页。
董妍妤:《董妍妤创作自述》,《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92—96页。
冯峰:《52个大脑与天空相遇》,《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44—53页。
冯山:《冯山自述》,《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80-85页。
冯士坤:《咀嚼》,《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86—91页。
顾振清:《观想物性:谭勋的艺术》,《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46-49页。
何贝莉:《关于张锰一件未命名的作品》,《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58页。
何桂彦:《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浅析谭勋的雕塑创作》,《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36-41页。
洪镁:《陈文苑所讨论的,根本就是“我”》,《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98—101页。
胡斌:《静态的时间感——车建全跨越影像的绘画之梦》,《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34—43页。
胡斌:《温柔的幻像——魏艳的工笔“小世界”》,《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85—89页。
黄文智:《视感的温度——小议戴丽娜雕塑作品》,《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74-79页。
贾秋玉:《无法言说的行动》,《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80—85页。
姜陆:《“远离市场的喧嚣”——姜陆评孔千》,《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40—43页。
孔千:《黑白的生活》,《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22—29页。
孔千:《自序》,《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30—39页。
蓝庆伟:《闭馆之后的美术馆:关于认知的个体公共性》,《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16—17页。
蓝庆伟:《美术馆“合法性”下的焦虑》,《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18—19页。
蓝庆伟:《美术馆能否作为沉浸交互的介质》,《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16-17页。
蓝庆伟:《美术馆图书馆》,《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16页。
蓝庆伟:《作品只是思考的一个起点——李勇政作品〈保卫祖国〉对谈》,《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17—20页。
郎绍君:《梦魇:城市心象——李孝萱的水墨表现艺术》,《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46—49页。
郎绍君、李孝萱:《郎绍君、李孝萱对话》,《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50—61页。
李琼波:《当代语境下的跨界风景与触觉延伸》,《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72—73页。
李琼波、车建全:《素描,非素描,是名素描》,《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44—57页。
李琼波、车建全、林少惠:《张锰:新媒体艺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东西,没有之一》,《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60—73页。
李霆:《中行独复——关于自己的散言》,《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58—63页。
李维兵:《躁动·力量》,《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74—79页。
李孝萱:《“幽默”和“荒诞”》,《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26—29页。
李孝萱:《城市经验》,《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30—37页。
李孝萱:《镜子的风景》,《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92—95页。
李孝萱:《所谓“伊甸园”》,《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38—45页。
李永俊:《自述》,《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64—69页。
李泽:《李骏逸作品——青春丰盈,追思传统》,《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62—67页。
李紫萤:《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探索与思考》,《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20—21页。
林江泉:《城市干预是在保留中“破坏”,但——红专厂事件所引发的新思考》,《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8—13页。
林夏瀚:《精神之像——读郭楚开人物画作品有感》,《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91—95页。
刘晗:《苏涛城市新水墨:狂欢与私欲的解构与消解》,《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68—73页。
卢迎华:《凝视自我的创作——浅谈张锰的艺术实践》,《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28—29页。
马琳:《从社会生活的切片到日常生活的呈现:张敏捷的创作》,《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74—79页。
毛丹青:《读破大时代——我看张锰兄的视觉艺术》,《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54—56页。
毛毛:《新媒体领域80后新生代张涛——“我不是艺术家,我是手艺人”》,《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80—84页。
秦晋:《一首必要的曲目》,《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18-19页。
谭勋:《本源与物我》,《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29-35页。
唐尧:《照破山河万朵——说说谭勋和他的山》,《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42-45页。
王雅康:《关于我的创作》,《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98—103页。
王娅蕾:《世界末日的艺术》,《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20—21页。
王娅蕾:《物欲时代的艺术传播》,《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22页。
王娅蕾:《艺术的出路》,《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18页。
王娅蕾:《艺术的衍射》,《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18—19页。
温可琳:《于洋——器物匠心》,《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86-91页。
温可琳(采编):《坠入蒙皓的“桃红圈套”》,《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86—91页。
吴清润:《绘画的动力》,《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70—75页。
谢少亚:《万物有灵》,《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86—91页。
谢莹:《“Details”系列自述——凝视的叙述》,《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82—97页。
徐乔斯:《鲍栋说“重返阶层”,这有什么意义?》,《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22—23页。
徐游:《2016艺术广东——一场交互性的艺术盛典》,《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30—33页。
杨洋:《我的身体物语》,《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92—97页。
易凯:《来之不易的中美文化交流》,《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78—79页。
约瑟夫·希尔:《梁雁路的影像之旅》,《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86—90页。
占研:《创作是一则讲不完的故事》,《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76—79页。
张彬:《作品阐述》,《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76—81页。
张海涛:《“隐”而走险——张锰应对世界的入世方案》,《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47—52页。
张淼:《张淼作品阐述》,《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98-102页。
赵峥嵘:《单机游戏——张婧的“吃豆人”系列作品》,《画廊》,2016年3月总第208期,80—85页。
郑达、林欣、洪雅笠:《后机器:想象HOLOS——艺术家郑达、林欣与策划人洪雅笠的对谈》,《画廊》,2016年4月总209期,33—36页。
周舒燕:《乌镇:无限延展的异托邦》,《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24-27页。
周湧:《周湧自述》,《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44—57页。
周中耀:《丹墨凝心路未央》,《画廊》,2016年1、2月总第206、207期,98—99页。
:《跨太平洋的艺术交流——何建成访谈》,《画廊》,2016年8月总第213期,54—63页。
:《评邱大尉作品》,《画廊》,2016年5月总第210期,82页。
:《赵晓潇:作为媒介的构建》,《画廊》,2016年6月总第211期,93-97页。
窦倩:《当代艺术的主题决定论——读〈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解放军美术书法》,2016年2月总第29期,74—79页。
杨琼:《艺术的“当代”及其之后》,《解放军美术书法》,2016年4月总第31期,90-95页。
Tina:《欧阳苏龙:塑造“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型》,《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20—123页。
Tina:《史金淞:一个人的淞艺博》,《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55—71页。
段君:《对艺术界微信朋友圈的零星感受》,《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1页。
冯峰:《打牌打球打人打……》,《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28—137页。
黄立平:《王旻:超世俗的审美》,《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38—141页。
勒勒、裕君:《回到现场: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计划》,《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52—54页。
鲁虹:《渐行渐远的90年代》,《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8—10页。
邱家和:《2016年艺术市场猜想》,《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02—105页。
盛葳:《ISIS、多元文化与当代艺术》,《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2—13页。
水果:《孙永增:我收藏的是正在发展中的艺术》,《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06—113页。
水果:《许延平:先喜欢,后收藏》,《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14—119页。
王栋栋:《无孔不入的“净化器”》,《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5页。
夏梦:《孙君:在土地上耕耘的画家》,《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44—47页。
夏梦:《小野洋子:请别组织我成为我自己》,《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78—83页。
夏梦:《杨凯:多元化、精细化是艺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98—101页。
徐乔斯:《下一个十年,艺术行业前瞻》,《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4页。
亚洲现场、裕君:《从历史的现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甘肃天水/庆阳》,《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48—51页。
裕君:《王国锋的“图像”理念:用细节表现事物的本质》,《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42—145页。
裕君:《以“土”为快:闫冰的返朴情愫》,《绝对艺术》,2016年4月总第6期,124—127页。
库艺术:《“桃花源”——一场资本盛宴的狂欢》,《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36—37页。
库艺术:《2016年,画廊死亡还是蜕变》,《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38—39页。
库艺术:《AI WEIWEI》,《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45—47页。
库艺术:《白明:从容》,《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48—157页。
库艺术:《抽象“热”的背后:资本操作?学术推进》,《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40—42页。
库艺术:《戴耘:造像》,《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74—181页。
库艺术:《洪凌:心性》,《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72—87页。
库艺术:《黄渊青:做下去》,《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40—147页。
库艺术:《牟柏岩:练习》,《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91—199页。
库艺术:《邱光平:不惑》,《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82—189页。
库艺术:《是眼光,还是任性?》,《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34—35页。
库艺术:《隋建国:究竟之心》,《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88—95页。
库艺术:《王易罡:偶然》,《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22—131页。
库艺术:《武艺:西湖梦寻》,《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58—165页。
库艺术:《应天齐:自我更新》,《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48—55页。
库艺术:《袁武:虔诚》,《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96—105页。
库艺术:《张强:极致》,《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132—139页。
库艺术:《纸媒:一种有“温度”的阅读方式》,《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43—44页。
李沐:《滕霄: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出有生命力的东西》,《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64—171页。
李小燕:《郭晓光:我把自己的生命放在里头了》,《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20—127页。
李小燕:《李士进:在平凡普通中去发现一些美好》,《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02—109页。
李小燕:《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54—163页。
李小燕:《砂金:读山·读自己》,《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64—73页。
李砚:《刘西洁:个体性与集体意志》,《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56—65页。
李砚:《刘小东:安宁与明净》,《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00—103页。
李砚:《谭永勍:自我认知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51—155页。
李砚:《张大力:恒久与无常》,《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27—133页。
李砚(采访):《陆军:三维中的另类水墨禅修》,《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62—169页。
刘小东:《星月的方向》,《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3期,106页。
陆军:《关于“数字水墨”的艺术方法论》,《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70页。
墨白:《当代精神,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56—157页。
欧阳、陆军、彭斯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其命维新”名家邀请展开幕现场采访纪实》,《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6—21页。
邱振中、朱墨、张朝晖等:《到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第二回展”研讨会纪实》,《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9—23页。
士一:《赵露:看山只是山》,《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88—97页。
王海:《潘皓:自娱自乐山水间》,《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36—143页。
杨小彦:《听时间如水般叙说——我观白明水墨之道》,《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34—43页。
于海元:《白明:此时此刻》,《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30—31页。
于海元:《白明:回到生命感知的细节》,《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44—51页。
于海元:《朝戈:永远眷恋着某种不朽的品质》,《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76—85页。
于海元:《戴士和:写生故事》,《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44—63页。
于海元:《当下觉知》,《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66—67页。
于海元:《孟新字:上山——修身,修心,修行》,《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44—153页。
于海元:《莫芷:你终会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生玩家》,《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42—149页。
于海元:《其命维新——回溯与重建自身与大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72—73页。
于海元:《谭平:画画的过程,就是一点点摆脱杂念的过程》,《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70—77页。
于海元:《向京:最重要的是那些没有形状无法量化的东西》,《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34—141页。
于海元:《心安之处》,《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74—75页。
与谙:《段正渠:往山里一待,心里马上变得干净》,《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86—95页。
与谐:《廖真武:时空物色》,《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10—115页。
与谐:《潘皓:画画在今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116—123页。
与谐:《张肇达:斯人斯艺》,《库艺术》,2016年10月总第52期,78—87页。
张倩:《黄阿忠:那一片心中的风景》,《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96—101页。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第一回展”学术座谈会纪实》,《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8—23页。
:《2016,我们要做些什么?——〈库艺术〉对话部分美术馆、画廊负责人》,《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36—43页。
:《博览会热潮:是机遇更是挑战?》,《库艺术》,2016年3月总第49期,32—33页。
:《傅中望:匠心·技近乎道》,《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36—145页。
:《李津:我相信我行》,《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54—61页。
:《欧洋:欧洋的意象油画》,《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84—93页。
:《彭斯:雨露有加,霜雪无损》,《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34—52页。
:《瞿倩梅:秋风裂,春雨还润》,《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26—135页。
:《王劼音:古锦素壁》,《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95—103页。
:《修行路上的画者》,《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76—181页。
:《宿利群:中西并行,光色互映》,《库艺术》,2016年6月总第50期,172—175页。
:《徐冰:山水之美,桃园之殤》,《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17—125页。
:《宣永生:象外之象》,《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04—115页。
:《姚鸣京:相由心生》,《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63—71页。
:《艺术能否真正进入生活?张德峰艺术媒介个案研究》,《库艺术》,2016年8月总第51期,146—161页。
陈晓刚、马志明:《对意象油画的创作思考与摸索》,《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144—145页。
陈晓蓉:《清欢有味——读杨娜和她的没骨花卉》,《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98—101页。
陈岩、冯智军:《美术馆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201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综述》,《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119—120页。
韩明:《民艺:以实践为研究——潘鲁生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综述》,《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126—129页。
冀少峰:《从新界到美丽生活——读蒋世国的画》,《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78-83页。
柯济鹏:《虚无的叙事——我的抽象绘画实践》,《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146—147页。
李安源:《爱与被爱的片段》,《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77—81页。
李晓林:《生长在云南的一匹野马——陈流的绘画》,《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94—97页。
梁占岩:《水墨人物画的当代精神指向及文化意义》,《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72-73页。
刘伟冬:《当代美术的南通现象》,《美术》,2016年6月总第582期,99页。
罗湘科:《延展与共生——2015潇湘国际版画名家邀请展呈现的当代国际版画艺术生态》,《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38—39页。
马文甲:《说的清楚和说不清楚的艺术——我的雕塑创作随想》,《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87—89页。
潘耀昌:《明快与深沉——哈定水彩画艺术成就探析》,《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64—70页。
尚辉:《新异视觉感知的探寻——2015—2016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诠释的绘画当代性》,《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11—13页。
宋梦寒:《“大连环画”观念下的突破与拓展——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评述》,《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32—34页。
王彩、颜培大:《写意精神,高峰意识——“写意中国·2015中国国家画院年展”研讨会综述》,《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99—101页。
王海滨:《新时代背景下的工笔画表现方式探微》,《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89—93页。
王茹:《游牧文化与当代版画创作》,《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142—143页。
温雅、韩文超:《中国绘画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138—141页。
夏琳、邝宇铭:《观念、技术与图像:新锐艺术家的前卫变革——从〈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谈起》,《美术》,2016年6月总第582期,122—125页。
晓晓:《苦涩的欢愉——刘颖悟笔下抹不去的乡村记忆》,《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71—76页。
杨晓阳:《大美为真——十论大写意》,《美术》,2016年4月总第580期,94—98页。
余丁:《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探索的历程》,《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57—63页。
赵舒燕:《追寻绘画背后的精神》,《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82—86页。
赵婉君:《首届亚双展聚焦“亚洲时间”》,《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7页。
赵峥嵘:《当代语境下素描的意义》,《美术》,2016年6月总第582期,98页。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首届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年会论坛在深圳召开》,《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13页。
周长江:《中国抽象油画的奠基人——吴大羽》,《美术》,2016年1月总第577期,50—56页。
邹琼辉:《我对综合材料绘画中人文精神的探索和创作体会》,《美术》,2016年2月总第578期,150—151页。
《库艺术》、朱亚梅:《朱亚梅访谈》,《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16—118页。
《墙报》、张耒:《张耒访谈:绘画与现成品结合——杜尚未完成的梦想》,《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76—78页。
鲍栋:《语言亭》,《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40—141页。
陈官鹏:《唯韵清扬——读李峰工笔人物画中的气韵之美》,《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38—139页。
陈光武:《陈光武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44页。
崔灿灿(推介人):《周轶伦推介词——瞧,那个局外人》,《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52—55页。
杜曦云(推介人):《邓大非推介词——野蛮再生:邓大非的废墟表达》,《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17页。
杜曦云(学术主持):《B区艺术》,《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10—11页。
杜曦云、李博(访谈人):《李博访谈——关于Bullshit的对话》,《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33—37页。
段君、贺棣秋:《贺棣秋访谈——雕塑开始异化》,《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50-53页。
葛震:《葛震自述:创作笔记》,《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30页。
何海:《何海自述:想象自由》,《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18页。
侯瀚如:《面向艺术与科学的新界面》,《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39页。
黄笃:《郑路推介词:唯止》,《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8—21页。
黄立平:《方力钧作品:“光头”的背影》,《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66—67页。
冀少峰:《抽离与再嵌入——再论傅中望雕塑的意义》,《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14-21页。
冀少峰:《对于“片断叙事”的思考》,《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42—143页。
冀少峰:《消逝的木构》,《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12-13页。
冀少峰:《用心灵和自然对话——由王心耀的〈中国风〉说起》,《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04—109页。
贾方舟:《《当阴柔成为一种趣味》》,《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22—123页。
兼兰:《静谧〈后园〉里的呼唤——浅析艺术家“花盆、鸟笼……”的语境内涵》,《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28—129页。
江梅:《游观之境》,《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13—114页。
姜吉安:《姜吉安自述:现成品绘画》,《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26—27页。
杰罗姆·桑斯、王思顺:《王思顺访谈》,《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45-47页。
李晓林:《广慧的写生》,《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36—137页。
李晓昀:《宋易格印象:静静湖面,暗流涌动》,《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86—89页。
李妖妖、坚果兄弟(访谈人):《坚果兄弟访谈——我跟一家专做无意义事情的公司聊了聊意义是什么》,《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46—51页。
李振华、汤南南:《汤南南访谈——月下的全球化》,《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72-75页。
梁绍基:《梁绍基自述:平面隧道》,《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40页。
刘淳:《解读世界的另一种方式》,《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06—108页。
刘礼宾:《宋建树推介词 “剔”出我的世界》,《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54-57页。
鲁虹:《“图像转向”的意义——关于贺棣秋的雕塑〈新样板戏系列〉》,《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48-49页。
孟柏伸:《孟柏伸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28页。
钱忠平:《钱忠平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20—127页。
秦思源:《施勇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86—87页。
邱世华:《邱世华自述:画语录》,《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34页。
邱志杰:《汤南南作品——铸浪为山愚智论》,《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70-71页。
邵大箴:《反叛与继承——张卫的画》,《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20—121页。
盛葳:《字道文心——刘大嗨的艺术创作》,《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78—79页。
史金淞:《史金淞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38-41页。
孙善春(推介人):《如果这肉身无处寄寓——金阳平近作中的感性现象学》,《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28—29页。
孙闻冠:《孙闻冠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60—61页。
孙振华:《我们好了一辈子——熊英才先生师生作品展》,《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48—149页。
孙振华:《项祎推介词》,《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58-61页。
陶心琪:《刘健推介词:危险关系》,《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52—53页。
汪玉峰:《访傅中望工作室》,《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22-33页。
王斌:《王斌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34页。
王凯梅:《在术语和图像的游戏之间》,《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44—145页。
吴晶莹:《洗尽铅华漫香来——常玉与他的《蓝色背景的花盆》》,《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98—99页。
吴亮:《让所有的可能以冗余物的外部形式变得如此美好——论从“表演者”到“著作者”的施勇》,《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88—89页。
吴小霜:《500多块石头肖像的启示》,《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43-44页。
夏可君:《陈光武的阴阳书写:游心于万物之初》,《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43页。
夏可君:《姜吉安的现成品绘画:文人心斋的场域》,《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24—25页。
夏可君:《梁绍基的〈平面隧道〉:恍惚的蚕银色》,《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37—38页。
夏可君:《邱世华的空白画布:抽象非抽象与具象非具象》,《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31页。
夏可君:《小华的画框绘画:空无的颤栗》,《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64页。
夏可君:《徐冰〈背后的故事〉:废弃物与古典之不可思议的并显》,《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48—51页。
夏可君:《郁涛的现成品画书:创伤的治愈及其生长性》,《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54—55页。
夏可君:《张耒的现成品绘画:时间的暗影与梦想的占卜》,《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74—75页。
夏可君:《游敏的“边框式”绘画——游走于虚薄与波动之间的文化诗学》,《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30—132页。
小华:《小华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67页。
谢晓泽:《孟柏伸推介词:孟柏伸的作品》,《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25页。
熊英才:《熊英才自述》,《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50页。
严舒黎、胡戈:《WAZA小组对话》,《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80—85页。
阎玉婷:《孙闻冠推介词:11种迹象》,《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59页。
尹在甲(推介人):《金阳平推介词——B级绘画》,《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27页。
游江:《精神的山水——我读应麦可的绘画作品》,《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16—119页。
郁涛:《郁涛自述:画、绘画与物品——关于现成品绘画的思考》,《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61页。
张广慧:《张广慧自述:关于看的艺术》,《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10—115页。
张海涛:《二元转换与终结体悟——张耒的〈占梦S——嫁妆〉系列作品分析》,《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72—73页。
张嘉元、陈浩洋:《陈浩洋访谈》,《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46—50页。
赵松:《自己的世界:关于陈小虎的绘画》,《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34—135页。
钟孺乾:《画面为上,意蕴其中——潘伟超油画艺术略解》,《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77-79页。
:《“一茶一绘”之现成品绘画学术研讨会——盈艺术中心“现成品绘画”第二回展正式开幕》,《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84-85页。
:《2015成都蓝顶艺术节》,《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94—97页。
:《2015青策计划》,《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82—89页。
:《2016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60—65页。
:《编年史——曾健勇个展》,《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67-69页。
:《立足本土,完整亚洲——2016艺术北京博览会即将登场》,《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96—97页。
:《刘大嗨访谈:东方物志——硬边具像绘画的意志》,《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81页。
:《史金淞:个人设计博》,《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34-37页。
:《首届“上海种子”:远景2116》,《美术文献》,2016年第6期总第116期,62-65页。
:《顺其自然——徐爱国个展》,《美术文献》,2016年第3期总第113期,85页。
:《王斌集评》,《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132—133页。
:《郁涛集评》,《美术文献》,2016年第1、2期总第111、112期,56—58页。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野生意识》,《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4—15页。
:《孟柏伸集评》,《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26—27页。
:《曾梵志:散步》,《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68—73页。
:《蒙德里安与“我”:不可能的相会》,《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74—79页。
:《感知新异——张卫新作展》,《美术文献》,2016年第7、8期总第117、118期,124页。
郭红梅:《“态:王少军艺术展”记》,《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2页。
冀少峰:《再论傅中望》,《美术研究》,2016年第5期总第167期,6—7页。
刘燕:《建构理性之维——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总第165期,104—106页。
刘燕:《与自己保持距离》,《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19—122页。
鲁虹:《相同的媒材,相异的体系——关于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主题展“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的说明》,《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总第165期,46页。
马菁汝:《美术馆,他们来了》,《美术研究》,2016年第4期总第166期,116-117页。
宋晓景:《复归生命之本——读邬建安山水画》,《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27—128页。
孙妍:《殷小烽的精神世界》,《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25—126页。
田霏宇:《王璜生:迷之探寻》,《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3页。
王华祥、朱莉:《历史、根基与传统——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系主任王华祥访谈》,《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总第165期,43—45页。
王少军、秦建平:《有这样一种态——王少军访谈》,《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7—11页。
殷双喜:《文化重构的自觉——缪鹏飞的艺术》,《美术研究》,2016年第4期总第166期,16-19页。
尹吉男:《姜杰的艺术:“幸福”及其问题》,《美术研究》,2016年第4期总第166期,20-21页。
张远帆:《陈琦的时间》,《美术研究》,2016年第5期总第167期,4—5页。
曹意强:《投影与混忙——论苏新平的绘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78-82页。
樊波:《“无待”之境——读姚红画作有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210页。
彤悦:《2015·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纪实》,《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43-146页。
谢建德:《现实与选择——关于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再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98-200页。
徐修玲、李加涛:《新媒体艺术评价要素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2期总第164期,106—108页。
许欣悦:《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中国化”及跨学科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57-159页。
张晓玲:《义无反顾——姚红水墨之〈驱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211页。
赵笺:《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学术综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147-156页。
朱轶灵:《新媒体艺术的多种视觉感官设计——试论其在中国当代博物馆中的应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1期总第163期,201-204页。
爱安:《一场无休止的战争》,《燃点》,冬季刊2015—2016,148—150页。
曹一迪:《唐志冈的两段自白》,《燃点》,春季刊2016,160、162、164、166、172、174、176页。
陈陈陈:《很有创意》,《燃点》,春季刊2016,123—126页。
顾灵:《创意在深圳:活力与潜力》,《燃点》,春季刊2016,63—68页。
顾灵:《地方与身体:公共活动的静与动》,《燃点》,冬季刊2015—2016,161—168页。
顾灵:《生活在别处》,《燃点》,春季刊2016,214、217、218页。
郭修贤:《无为之用》,《燃点》,冬季刊2015—2016,155—157页。
李山:《两个微笑之间的区别:从北京设计周看创意与旧城区改造》,《燃点》,春季刊2016,160、162、164、166、172、174、176页。
李山:《逾越概念,直指本真》,《燃点》,冬季刊2015—2016,145—147页。
梁舒涵:《也谈艺术电商》,《燃点》,冬季刊2015—2016,41—56页。
廖薇:《镶嵌于社会之中的“新公共艺术”——郑波小记》,《燃点》,冬季刊2015—2016,219—222页。
刘呐鸥:《中国,或者后中国?》,《燃点》,春季刊2016,134、136、142、144页。
秦思源:《不敬之美:张培力近作回顾》,《燃点》,冬季刊2015—2016,187—192页。
桑田:《大同大张:小城艺术青年的出路——去中心化的出路》,《燃点》,春季刊2016,199、200、203、204页。
苏伟:《廖斐的工作》,《燃点》,春季刊2016,135、141、143、145页。
王俊杰:《绘画之空间》,《燃点》,冬季刊2015—2016,158—160页。
许戴维:《程然:找到故事,失去结局》,《燃点》,冬季刊2015—2016,197—200页。
英格里德·卢柯—尕德:《本土:激流和嬗变下的中国艺术》,《燃点》,春季刊2016,199、200、203、204页。
范迪安:《袁元:图像的“棱镜”》,《世界美术》,2016年第2期总第150期,78—80页。
冯博一:《乌托邦,而且异托邦——关于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世界美术》,2016年第2期总第150期,2—7页。
徐冰:《关于“钻石之叶”展》,《世界美术》,2016年第1期总第149期,2—7页。
岳洁琼:《传承与互动——记“草原长调”中蒙两国美术交流展览》,《世界美术》,2016年第1期总第149期,16—19页。
Lisa:《巴塞尔,用“亚洲艺术中心”为香港加冕》,《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42—44页。
碧婷:《在花园遇见邓国源》,《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162—167页。
陈海波:《新年闲话中国现当代艺术陶瓷之收藏》,《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29页。
陈晓勤:《如何拿到巴塞尔的VIP邀请函?》,《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30页。
陈晓覃:《新晋艺术玩家指南①——建立有品位的朋友圈》,《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26页。
德美艺嘉:《文交所能推动艺术品实现金融化吗?》,《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92—93页。
德美艺嘉:《艺术与金融,能发生怎样的碰撞》,《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142期,90—91页。
董萍:《李欣:见证中国影像市场十年》,《收藏·拍卖》,2016年10月总第145期,94—99页。
董萍:《平民化的广州艺博会,可以更好吗?》,《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58—61页。
董萍:《艺术品金融化的潜力与风险》,《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106—111页。
董萍:《这里没有问题,广州红专场当代艺术馆“沈少民作品展”开启》,《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120—123页。
董艺:《大IP时代,艺术家能分得一杯羹吗》,《收藏·拍卖》,2016年4月总第139期,94—95页。
董艺:《享受更好的城市公共艺术,谁来买单?》,《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94—95页。
董艺:《艺术能为地产孵化新的经济效益吗》,《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94—95页。
董艺:《艺术品越贵越好吗?》,《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168—169页。
冯善书:《艺术家也需要质量控制》,《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142期,32页。
冯善书:《艺术品保险只是看上去很肥美》,《收藏·拍卖》,2016年10月总第145期,28页。
冯善书:《艺术圈为何滋生大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28页。
高鹏飞:《来路清楚,去路不管》,《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25页。
菡阁:《2015年,中国艺博会年》,《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48—53页。
菡阁:《2015拍场云图》,《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32—33页。
菡阁:《相互成就才是真正的收藏格局》,《收藏·拍卖》,2016年4月总第139期,21页。
菡阁:《孙晓枫,在墨的黑暗里发现光》,《收藏·拍卖》,2016年4月总第139期,96—101页。
菡阁:《台北艺博会,经验之下求突破》,《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62—63页。
菡阁:《艺博会凭什么这样红》,《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47页。
菡阁:《俞建文:一物·一人·一象》,《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96—101页。
卡文:《香港生态艺术圈正在开枝散叶》,《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52—53页。
雷焕昂:《2015年博物馆三大关键词》,《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34—35页。
雷焕昂:《艺术品电子盘交易:如何在质疑中走向规范?》,《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170—173页。
刘星辰:《回顾2015:外媒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市场》,《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32—33页。
刘星辰:《匡时、保利、西泠,6月值得关注的三大拍场》,《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20—25页。
刘星辰:《内地春拍惊喜有望》,《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16—19页。
刘星辰:《让艺术品拍卖走入寻常百姓家》,《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26—27页。
刘星辰:《在品类数据中发现2016收藏线索和灵感》,《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34—43页。
马啸:《策展人冯博一,带着问题和理想不倦前行》,《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94—99页。
马啸:《上海艺博会,越时尚越快乐》,《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56—57页。
马啸:《艺术乌镇崛起》,《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20—23页。
马欣:《2015北京艺博会,没有理由不是商机》,《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54—55页。
马欣:《2016中国艺术市场的迷惘与生命力》,《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107页。
马欣:《徐冰,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142期,72—73页。
墨雨:《俯仰于当代都市的“山水间”》,《收藏·拍卖》,2016年10月总第145期,72—73页。
彭文斌:《2016年广州春季艺博会的三个关键词》,《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29页。
汤胜天:《让艺术导读打开美术馆场景》,《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142期,33页。
万露贞:《当代艺术家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24—27页。
万露贞:《上海画廊业态:融外以安住,向外以出发》,《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54—55页。
万露贞:《上海民营美术馆崛起,重构艺术版图》,《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48—50页。
万露贞:《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交易,蓄势待发》,《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51页。
万露贞:《现当代艺术开始回报早期投资者》,《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51—55页。
王歌:《2016艺术市场何往?》,《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28页。
徐钢:《向八大山人致敬——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的传承》,《收藏·拍卖》,2016年10月总第145期,106—111页。
杨广玉:《许咏涵,为上海的潜在市场而来》,《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58—59页。
余颖:《“混搭”收藏新风潮》,《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142期,34页。
余颖:《博物馆策展人:把画廊展览提升到博物馆级别》,《收藏·拍卖》,2016年4月总第139期,26—29页。
余颖:《对艺术品的出口限制应当吗?》,《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第141期,36—39页。
余颖:《上海:飞速上升中略带颠簸》,《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40—41页。
余颖:《香港:冉冉升起的国际胜景》,《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38—39页。
雨葭:《追梦“骑士”陈湘波,不介意多重身份的旅行》,《收藏·拍卖》,2016年6月总142期,92—97页。
雨田:《香港2016春拍,现当代艺术强势开局》,《收藏·拍卖》,2016年5月总第140期,12—13页。
赵阳:《城市艺博会开进五星级酒店》,《收藏·拍卖》,2016年1、2月总第137期,64—67页。
赵阳:《丁雄泉,时代艺术的弄潮儿还是错失者?》,《收藏·拍卖》,2016年3月总第138期,96—101页。
黄茜:《土豪 不土:私人美术馆成富豪新宠》,《投资与理财》,2016年第3期总第315期,112—113页。
李若晴:《进入当代——陈超历水墨人物新作》,《投资与理财》,2016年第3期总第315期,104—107页。
尚晓娟:《三个女画家的春天》,《投资与理财》,2016年第3期总第315期,114—115页。
周文瀚:《收藏怎样影响今天的世界》,《投资与理财》,2016年第3期总第315期,118页。
Jayee Ying(译):《第八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概述》,《西北美术》,2016年第2期总第119期,8—11页。
白林坡、周鼎:《忘“在”与归乡:西部传统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抉择》,《西北美术》,2016年第1期总第118期,8—14页。
黄巧子:《水墨动画短片中背景设计的审美效应》,《西北美术》,2016年第1期总第118期,109页。
李磊:《商业环境中对当代艺术批评的思考》,《西北美术》,2016年第2期总第119期,15—17页。
孙宇龙:《大数据在摄影中的应用和发展》,《西北美术》,2016年第2期总第119期,12—14页。
王晶:《整合与重构——对当代手工艺创作的思考》,《西北美术》,2016年第1期总第118期,106页。
赵帆宁:《“人人都是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里希特”现象》,《西北美术》,2016年第1期总第118期,45—47页。
周晓陆、冯琳:《当代中国西部美术谱系》,《西北美术》,2016年第2期总第119期,4—7页。
杜曦云:《触摸隐形之手——蒋朔、吴少湘的追求》,《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55—57页。
林木:《雕塑艺术的虔敬仪式——读何力平的〈形的仪式——论雕塑本体〉》,《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51—54页。
陆蓉之:《一种惊艳,从天真到恬静的魅力人生》,《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32—35页。
瞿广慈:《“稀奇”语录》,《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28—31页。
施丹:《天行意动——首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研讨会纪要》,《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40—44页。
田华丰:《雕塑衍生品运营思路浅谈》,《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9—11页。
巫其:《当公共雕塑介入空间走进生活——以台湾粉乐町、当代艺术馆为例》,《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45—48页。
吴洪亮:《中国雕塑市场的冬天不太冷》,《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5—8页。
闫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焦兴涛访谈》,《学院雕塑》,2016年第No.3丛书第27辑,12—19页。
李继开:《浅议周春芽的艺术创作》,《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116—118页。
李阳明:《版画的主要形态及其原理》,《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138—140页。
米格尔·安赫尔·赫尔南德斯·纳瓦罗:《开放的传统:“背后的故事”的时间异质性》,《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43—51页。
汪晖:《凤凰如何涅槃?关于徐冰的〈凤凰〉》,《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38—42页。
徐冰:《自序:一个艺术家的文字观》,《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57—59页。
徐小鼎:《环境语言在当代装置作品中的参与方式》,《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134—137页。
张亚敏:《当代语境下版画语言的延异性特征》,《学院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总第73期,97—100页。
庞井君:《“文艺评论”与“评论文艺”的界域》,《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总第148期,5—7页。
徐涟:《当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评论》,《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总第148期,8—15,40页。
白家峰:《美术馆的秩序》,《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17页。
ArtChina:《“小传统”与“大生态”——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90—92页。
ArtChina:《2166: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108—109页。
ArtChina:《不同的错觉——丁世伟的艺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10—111页。
ArtChina:《从坚持到“创变”——对话罗浮紫艺术典藏创始人毛文采》,《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100-103页。
ArtChina:《覆膜·新加坡——赵露个展单元》,《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12页。
ArtChina:《老书房》,《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64—65页。
ArtChina:《立足本土,完整亚洲——2016艺术北京博览会》,《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110—111页。
ArtChina:《龙美术馆(重庆馆)开馆》,《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52—57页。
ArtChina:《全摄影画廊:当代摄影“老字号”》,《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48-49页。
ArtChina:《摄影和影像:最直观的社会历史叙事》,《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43-45页。
ArtChina:《摄影与影像:平行于文字系统的社会语言体系》,《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50-51页。
ArtChina:《时间远观者——王令杰和郝经芳》,《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28—31页。
ArtChina:《四手联弹的“大趴体”——K11四展联合开幕》,《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98—100页。
ArtChina:《探针——呈现作为观念的图像》,《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80—81页。
ArtChina:《稳步前进的ART021博览会》,《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03页。
ArtChina:《肖像与对望——姜亨九的艺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82—83页。
ArtChina:《新的可能,关于青年与艺术——2016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展望》,《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110—111页。
ArtChina:《薪火传迹——周加华和他的艺术故事》,《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82—83页。
ArtChina:《隐藏与无名》,《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86—88页。
ArtChina:《英雄与摄影的共同成长》,《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08—109页。
ArtChina:《影像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开放的、现代的全球媒介》,《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46-47页。
ArtChina:《这里没有问题》,《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66—69页。
ArtChina:《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去急于下定论》,《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40-42页。
ArtChina:《专访明当代美术馆馆长邱志杰》,《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108—109页。
Libra:《以心印迹——苏畅》,《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26—29页。
Libra:《对抗冰冷——刘任的书写体》,《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34—37页。
Shim Shangyong:《叙述着“存在”的身体形态》,《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90—91页。
艾里希·弗朗茨:《陈小丹——盛开》,《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18—21页。
白家峰:《“新媒体”存在于动态的媒介关系中》,《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34-35页。
白家峰:《靡有不初,鲜克有终——刘国松个展观感》,《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78—81页。
白家峰:《那一缕斜阳下的优雅——倪志琪的艺术世界》,《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20—23页。
白家峰:《谁眼里的谁的未来》,《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76—77页。
白家峰:《透过当代的“镜片”看敦煌》,《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64—67页。
白家峰:《一个艺术家的存在及其感知——对话张恩利》,《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6—21页。
白家峰:《一个字头的诞生——“语言亭”所追溯的当代艺术线索》,《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70—73页。
白家峰:《建立一种展览生成的方法:青策计划2016》,《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106—109页。
包茜:《凝境音生》,《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26—29页。
蔡青:《异质共生——2016长江国际当代艺术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106—107页。
蔡屿汀:《借景——论当代艺术家三水的影像观念》,《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98—99页。
曹意强:《杨思陶其人其艺》,《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106—107页。
陈琳琳:《存形类象》,《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92—93页。
陈平草:《未尽之书——关于曾毅》,《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24—27页。
陈瑞:《与罗凡的对话》,《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62—63页。
陈玺安:《符号的折叠书——郭熙》,《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22—23页。
崔灿灿:《许仲敏:幻象与感知》,《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26—29页。
单增:《织物之上》,《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72—75页。
范景中:《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36—39页。
方立华:《大尾象:从“没空间”到“白盒子”——对话徐坦》,《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64-67页。
冯博一:《陈文骥的节制、精致与极限》,《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22—25页。
付晓东:《我的策展实践——关于供给的四条路径》,《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38—42页。
傅军:《白墙计划:创作与展示的一种全新方式》,《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108-109页。
傅军:《读图时代的艺术立场——油画家张晨初的网络化生存》,《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92—93页。
高远:《九宫格——一种跨文化结构》,《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94—95页。
龚云表:《〈东庄图〉:从沈周到肖谷》,《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72—75页。
顾丞峰:《整理中的江苏“八五新潮”美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32—37页。
顾灵:《幽灵鬼魂:哥特M+展亭》,《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70—72页。
顾庆:《听着别人的故事找到自己——“告诉我一个故事:地方性与叙事”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73-75页。
韩晶:《千里之行》,《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93—95页。
杭春晓:《丁小真的“视觉简史”》,《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94—95页。
何健丹:《王亚彬:物昭天成的画境》,《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66—67页。
和丽斌:《流逝的时光——毛旭辉访谈(上)》,《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40—43页。
和丽斌:《诗意的身体——2016年云中旅“在云上”行为表演现场》,《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98—100页。
和丽斌:《流逝的时光——毛旭辉访谈(下)》,《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46—49页。
胡斌:《变动中的学院与变动中的问题》,《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78—81页。
黄泓积:《伽利略、望远镜和月亮能告诉广义新媒体艺术实践什么》,《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34—37页。
黄剑:《坚硬的水墨——尹朝阳的“水墨”》,《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22—27页。
黄专:《展望:雕塑如何对世界“构形”》,《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60—61页。
冀少峰:《再七拍: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96—99页。
贾德·富兰克林:《蔡志松:普遍共鸣》,《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68—71页。
贾方舟:《当“阴柔”成为一种追求——谈张卫的水墨趣味》,《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96—97页。
简丹:《回望前程迢迢,路已远——陈顺筑的纯摄影》,《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16—19页。
江梅:《继往开来——“我们的时代——上海油画雕塑院建院五十周年文献展”综述》,《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98—101页。
姜晔:《当代艺术群落的复合生态——一个关于当代艺术家力量的展览》,《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86—88页。
兰迪、叶永青:《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缘起,叶永青采访录:“一条被历史遮蔽的重要隐线”》,《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52—55页。
蓝庆伟:《公共关系、身份介质与生产:杨方伟的“稻梁谋”艺术项目》,《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100—101页。
蓝庆伟:《未知场所与梦境迁移——读石金玲近作》,《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110页。
蓝庆伟:《于艾君:被误解的概念与自我规训》,《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89—91页。
李璠:《毕业欢乐颂》,《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110—112页。
李芳:《生态群落与品牌矩阵:关于第四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的“青年艺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82—85页。
李计亮:《“八五精神”价值何在?——与杨志麟谈“八五新潮”》,《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38—41页。
李磊:《李磊谈“天女散花”:把展览做成一部戏剧》,《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73—75页。
李丽婴:《“反形象”艺术叙事之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60—63页。
李丽婴:《“直播”一室五厅中的影像视界》,《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66—69页。
李丽婴:《何去何从之“转向”》,《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88—91页。
李丽婴:《左右开岔的权杖之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22—25页。
李鲁鄂:《无名的现实——当代中国文艺如何给现实命名》,《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100—103页。
李伦:《“洗钱”:一次肖鲁式的隐喻》,《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104—105页。
李诗文:《微时代的艺术“破冰”(节选)》,《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110-112页。
李婷婷:《龚辰宇的绘画》,《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68—69页。
李小山:《我写小说》,《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30—31页。
李小山:《我也说说“涂抹”的意味》,《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80—83页。
李旭:《不规则多面体——王煜宏的视觉实验》,《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12—17页。
李旭:《回归热土的理智与情感》,《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88—89页。
李旭:《有中生无——燕飞翔的绘画》,《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108—109页。
李亚俐:《芊子园——叶永青2016》,《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81-83页。
李原原:《多元本土当代共生——第七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综述》,《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06—107页。
李喆:《思想大使的分界及整合——浅析第二十届悉尼双年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44—47页。
林霖:《从此地到彼处——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86—89页。
林深:《欢迎光临》,《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110—112页。
林深:《笑问客从何处来?——崔西·艾敏的香港个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74—77页。
林书传、刘婷:《复调3:中国艺术生态调查——珠三角站》,《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74—77页。
刘礼宾:《隐秘的力量》,《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70—71页。
刘涛:《水墨艺术的对话: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112页。
卢辅圣:《千蕖近墨》,《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84—85页。
卢迎华:《血缘的历史: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16页。
鲁虹:《观照体悟,妙对神遇——关于程晓光的艺术创作》,《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96—97页。
鲁虹:《切近现实的本质——庞茂琨之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18-21页。
鲁明军:《形式——政治之外:抽象表现主义的主体机制与历史动因(下)》,《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42—43页。
罗伯特·C.摩根:《杨子荣:重返决澜社》,《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84—85页。
罗浮紫艺术典藏:《“2016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与城市共创变》,《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102—105页。
马诺吉·耐尔:《碧水远山:首届银川双年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68—71页。
米卡拉·代:《记忆迁徙——对话陈秋林》,《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27-29页。
莫妮卡·德玛黛:《日常姿态——潘涛的画作》,《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20—23页。
牟芹芹:《“新雕塑”的可能?——第四届“明天当代雕塑展”述评》,《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104—107页。
诺然:《桑火尧:向罗斯科致敬》,《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82—83页。
潘伊凌:《一个“品牌”的传统与自新——2016艺术北京》,《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104—107页。
彭锋:《视觉与触觉的摇摆——读牟柏岩的雕塑有感》,《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76—77页。
皮道坚:《并置、融汇、移位——蔡广斌“影像水墨”之当代叙事与表达》,《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16—21页。
漆澜:《王亚彬:绘画的寓言》,《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14—19页。
漆澜:《云间风度——王劼音访谈》,《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16—21页。
虔凡:《三个背影和一片人造宇宙》,《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102—104页。
秦晋:《艺术行动中的“占有倾向”与“存在倾向”》,《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101—103页。
秦思源:《周啸虎——地上》,《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22-25页。
邱敏:《光照之下无新事》,《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84—85页。
肉豆蔻:《从现在直到永远》,《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74—75页。
肉豆蔻:《让我们高举标语去广场上“挑逗”》,《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84—87页。
肉豆蔻:《如果你相信,假将成真》,《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66—69页。
肉豆蔻:《诗化的喻体》,《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62—65页。
邵大箴:《拓展具象绘画表现的空间》,《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91—93页。
沈奇岚:《最高级的星际玩笑》,《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94—95页。
沈文策:《柴一茗:我的创作就是一种搅拌》,《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98—99页。
石冠哲:《控制论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30—33页。
时玉玲:《熊文韵和她的“不改不填”》,《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101—103页。
守卫:《赤道——廖斐》,《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30—33页。
舒可文:《关于“线索·3”》,《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58—61页。
宋力:《体验与显现——关于中国画可能性的想象》,《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46—49页。
宋振熙:《都市迷幻下的山水质性》,《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110—111页。
宋振熙:《诗影重重》,《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88=89页。
孙冬冬:《退而瞻远》,《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89—91页。
孙磊:《记忆链及其慢板——谈张见〈藏春册〉系列作品》,《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91—93页。
孙鹏:《虚拟车间里生产的互动关系》,《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99—101页。
陶铮:《作为范式的现代主义:文本与理论》,《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34—37页。
王川:《空镜——与摄影无关》,《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86—87页。
王东:《视阈的边缘》,《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96—97页。
王东:《现实与想象 熟悉与陌生》,《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52—55页。
王萌:《由金:绝对通道——拟像实验性的观念入口》,《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108—109页。
王楠:《屯蒙:那片无形质无意识的精神洼地》,《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70—72页。
王鹏杰:《“坏画”何以登堂入室——中国当代艺术中“坏画”现象的视觉文化逻辑及其相关问题(上)》,《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46—49页。
王鹏杰:《“坏画”何以登堂入室——中国当代艺术中“坏画”现象的视觉文化逻辑及其相关问题(下)》,《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38—41页。
王薇:《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60—63页。
王慰慰:《现实在左,幻想在右》,《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62—65页。
王晓松:《从“工业下乡”到“艺术下乡”》,《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54—59页。
王易罡:《关于戴莹的内观与自省》,《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78—79页。
文鼎:《“笃图年代”——一个有问题的展览》,《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88—90页。
文文:《循循——从感知到介入》,《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82—83页。
雯琇:《狂欢前后的期许与功课》,《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58—61页。
吴达立:《艺术的边界:从摄影与绘画的同与异谈起》,《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43—45页。
吴放:《有关记忆的“寻人启事”》,《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84—85页。
吴蔚:《“刨根问底”瑞象馆:鼓励摄影研究,捕捉时代的文化现象——专访瑞象馆执行馆长施瀚涛》,《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36-39页。
吴蔚:《刘鼎:历史叙述的想象和观看》,《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78—79页。
吴蔚:《漆澜:诗人的内幕》,《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16—21页。
吴永强:《里应外合:首届峨眉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78—79页。
伍诗妮:《在路上:创作实践的“媒介拓展”与美术馆的“公共文化建构”》,《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108—109页。
晞子:《毕蓉蓉:第三空间》,《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80—81页。
晞子:《胡子:爱欲与自由》,《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87页。
夏可君:《李宝华的绘画手艺:素造之物的隐痛》,《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106—107页。
夏梓:《我在,及其他》,《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94—95页。
项苙苹:《超人的诞生——记大同大张个展(节选)》,《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94—95页。
项苙苹:《“时光消逝了,而我还在这里”——2016新加坡双年展“镜子地图集”》,《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58—61页。
肖浪:《关于土地的现实困境》,《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58—61页。
肖浪:《张虎皮而引风》,《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72—73页。
肖浪:《中西交汇之间的新力量崛起——2016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108—109页。
萧琼瑞:《乘着科技的翅膀》,《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94-95页。
谢素贞:《非常上瘾——日常生活美学的再延伸》,《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62—65页。
徐可:《在变动的亚洲中制造机会——香港巴塞尔展会总监黄雅君访谈》,《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00—102页。
徐明松:《生命原乡的遥望——李诗文的田园绘画》,《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80—81页。
许榕榕:《寒山问道,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84—86页。
许晟:《杨述作品纵览:2006—2015》,《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82—85页。
宣琛昊:《千里眼》,《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96—97页。
严善錞:《李津和靳卫红的水墨画(节选)——由“第一届〈诗书画〉年度展‘男·女’”想到的问题》,《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86—87页。
杨莉莉:《社交摄影:一个新物种的进化姿态》,《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52-55页。
杨小彦:《光、观看与图腾:“再影像:光的实验场”的视觉启示》,《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56—59页。
亦安:《迷阵:视觉陷阱》,《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84—85页。
殷双喜:《精神的维度——关于曦儿的艺术》,《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110—111页。
余友涵:《谈谈我的早期习作》,《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28—31页。
俞可:《对话范勃》,《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22—25页。
俞可:《不同的视觉》,《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79—81页。
庾凯:《感觉,在场域中延伸》,《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96—98页。
庾凯:《关于“闪电”的抒情描述》,《艺术当代》,2016年第7期总第126期,84-85页。
庾凯:《社长脑洞里的……条鱼》,《艺术当代》,2016年第4期总第123期,64—67页。
庾凯:《身体,究竟将成为糖衣,还是炮弹?》,《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54—57页。
张晴:《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节选)》,《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80—83页。
张晴:《亚洲时间》,《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74—77页。
张婷:《科隆:“艺术景”》,《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96—98页。
张婷:《时态:艺术家不在场的艺术情境场》,《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99—101页。
张宇凌:《美甲店之考古坑前身》,《艺术当代》,2016年第8期总第127期,102—103页。
张羽、巫鸿:《零媒介:水——张羽、巫鸿对话》,《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94—97页。
长谷川佑子:《想象突围现实——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56—59页。
赵力:《春天的故事》,《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100—101页。
赵能智:《回望:八十年代道听途说的成长》,《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48—51页。
赵能智:《回望——关于九十年代的碎片记忆》,《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47—51页。
赵怿李:《当幽默变成油抹》,《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29—31页。
郑乃铭:《潮骚——关于郑路》,《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90—91页。
郑闻:《互相激发的极限频率——2016AMNUA学院计划》,《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88—90页。
郑闻:《尹朝阳:开门见山》,《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54—57页。
周娟禾:《对话倪有鱼》,《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110—111页。
周鹏:《反祛魅:声音艺术的现代性救赎》,《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105—107页。
朱伯:《轻拿轻放——尚暾的艺术实践目录》,《艺术当代》,2016年第6期总第125期,86—87页。
朱莉莉:《刘毅:斯滕贝格之歌》,《艺术当代》,2016年第1期总第120期,104—105页。
朱清华:《Dragonfly:含混与歧义》,《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90—91页。
诸葛沂:《艺术与社会的碰撞——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面向》,《艺术当代》,2016年第3期总第122期,38—41页。
邹芳:《逝者如斯——张杰的油画山水》,《艺术当代》,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88—89页。
:《每个人心里的“秘密花园”》,《艺术当代》,2016年第9期总第128期,86—87页。
:《从山水到“山水”》,《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66—69页。
:《当油画遭遇意象》,《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86—87页。
:《放虎归山——〈黄桷坪的春天〉动画纪录片放映专场讨论综述》,《艺术当代》,2016年第10期总第129期,96—99页。
ArtChina:《东南偏南:一个平面的延展》,《艺术当代》,2016年第5期总第124期,76—77页。
何桂彦:《形式与反形式、抽象与反抽象——王易罡的绘画实验》,《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24—27页。
姜丹丹:《影像的零度与深度——李消非“流水线”项目的三个时刻》,《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34—41页。
李良:《访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林简娇副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12—14页。
李良:《访鲁迅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黄亚奇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3—5页。
万小东:《多维度与综合性——展示设计专业特色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92—95页。
王秋凡:《访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赵大鹏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6—8页。
王秋凡:《访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刘立宏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9—11页。
王易罡:《关于当今的抽象艺术》,《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28—30页。
席田鹿:《访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曹伟智副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21—23页。
席田鹿:《访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薛文凯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18—20页。
席田鹿:《访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杜海滨教授》,《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15—17页。
于艾君:《门外汉:我的绘画装置与纸面雕绘》,《艺术工作》,2016年第4期总第4期,31—33页。
曾文琪:《世变》,《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9页。
Jo-ey Tang:《陈秋文:日光下的原始素材》,《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60页。
OCAT深圳馆:《事件的地貌》,《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7页。
阿三:《黄慧妍:不要太努力让事情发生》,《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96页。
巴黎大宫:《黄永砯:帝国》,《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206页。
白川昌生:《造骆驼的人:长者町物语》,《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40页。
白慧怡:《曾吴:生命进行时》,《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02—111页。
北京空白空间:《杨健:无穷的开始》,《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1页。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廖国核:一万幢房子》,《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0页。
陈畅:《做客家乡》,《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58—61页。
陈侗:《水写字与书法之本》,《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56页。
陈立:《没有先例:一次重塑香港录像和新媒体艺术叙述的尝试》,《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8页。
陈玺安:《谢蓝天:弃的故事》,《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30—33页。
陈咏晞:《当真诚成为形式》,《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28—131页。
邓祖儿:《时间作为对抗——谈“王兵:三个肖像”》,《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72—75页。
窦子:《黑桥:“家庭剧场”的社区缪斯》,《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60页。
段建宇、黄静远:《从猴子到女人,一段繁复的协商》,《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44—46页。
段子迎:《陈滢如:不可见的连接》,《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30—33页。
郭娟:《郝敬班:过浪漫主义》,《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6页。
韩见:《陈劭雄:万事俱备》,《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4页。
韩见:《李然:还是这群人》,《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1页。
韩馨逸:《杨牧石:无效生产》,《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94页。
郝量、梁硕、梁远苇:《从未停止的变局》,《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72页。
和文朝:《方璐:无限感应》,《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0页。
贺婧:《刘晓辉:她》,《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24页。
贺婧:《徐文恺:电子遗留物》,《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6页。
贺婧:《张光宇:大师与杂家》,《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64—67页。
贺潇:《张伟:具有态度的抽音语言外延》,《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23—24页。
洪迈:《刘宇昆:人造物、表达,以及语言》,《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38—43页。
胡斌:《黄专先生的爱与痛》,《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70—71页。
江萌:《梁钜辉档案展》,《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7页。
姜宇辉:《象之动,观之游——水墨与影像》,《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32页。
康康:《刘慧德:无处为家》,《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34—37页。
赖非:《关锦鹏:镜像的缪斯》,《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28页。
赖非:《关小:奇异的节奏》,《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92—101页。
李博文:《刘辛夷:十万八千里》,《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79页。
李佳:《毛晨雨:“稻电影”在北京》,《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88—189页。
李振华:《中国录像艺术前传》,《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54—161页。
刘呐鸥:《周啸虎:地上》,《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3页。
刘倩兮:《成年的艺术:何恩怀》,《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46—49页。
刘溪:《欧阳春:抵达》,《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44—47页。
鲁明军:《汪晖:〈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78—181页。
陆扬×纳兹琳·玛玛朵娃:《交集:游戏理论》,《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24—131页。
孟璐:《具体、“世界性”与墨》,《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46页。
闵瑜珍:《第11届光州双年展:第八种气候(艺术何为?)》,《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84—185页。
闵瑜珍:《杨福东:我感受到的光》,《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92页。
纽约MoMA PS1:《曹斐》,《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214页。
纽约佩斯画廊:《仇晓飞:双摆》,《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213页。
潘赫:《沈阳的一些绘画者:反映论之后》,《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68—177页。
上海没顶画廊:《过剩的想象,无所事事的绝妙》,《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3页。
上海乔空间:《程然,橙蓝——进程中的电影》,《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4页。
上海香格纳画廊:《赵洋》,《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2页。
尚端:《姚书安:烟雾的港湾》,《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62—65页。
宋轶:《“口水缪斯”的诞生和遗忘》,《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50—151页。
宋轶:《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前”》,《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12—115页。
宋轶:《章清的布景工具》,《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54—57页。
苏伟:《王友身:外交公寓》,《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92页。
汪汝徽:《刘小东:行动中的绘影》,《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74页。
吴凡:《国际饭店与故乡水》,《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34页。
吴建儒:《梁远苇:自律与重复》,《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83—84页。
吴天:《“空间的美术史”巫鸿2016年度系列讲座》,《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62—65页。
武汉俱乐部:《李巨川:快乐蜂录像厅》,《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5页。
武漠:《曾家伟:徒劳》,《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95页。
武漠:《代代红:共和十二月》,《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90页。
夏本明:《重铸过去:邱炯炯的人像纪实》,《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58—61页。
香港K11艺术基金会:《黑客空间》,《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198页。
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工余》,《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200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王美清:五树成林》,《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201页。
徐坦:《寻找权力构成之下的作为》,《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78—181页。
许大小:《真实的事物与现实的物品:资本主义现实主义调查》,《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64—167页。
许芳慈:《“华玲”:为历史除魅的剧场》,《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38—41页。
许芳慈:《陈哲伟:羊神院》,《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91页。
杨紫:《蒋志:注定》,《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93页。
岳鸿飞:《博物馆的两种道路》,《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67页。
岳鸿飞:《陈文波:绘画的几个关键词》,《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54—57页。
岳鸿飞:《从左翼到左翼:批判模式》,《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70—71页。
岳鸿飞:《境外之人:杨秀卓》,《艺术界》,2016年5、6月总第163期,90—93页。
张涵露:《波普之上》,《艺术界》,2016年10月号总第166期,190—191页。
张夕远:《游牧的共同体》,《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68—69页。
赵梦莎:《刘窗:暂时性反熵》,《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48—51页。
赵梦莎:《艺术三亚:贴地飞行》,《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79—81页。
赵逸轩:《苗颖:内容觉醒,亲特网+》,《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182页。
朱建林:《二十年后》,《艺术界》,2016年8月总第165期,42—45页。
卓睿:《成功的晕眩:大连万达与“模式创新”》,《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82—189页。
:《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城市原点》,《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7页。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3页。
:《M+希克藏品展: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9页。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10页。
:《陈维:最后一人》,《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5页。
:《单性知识》,《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4页。
:《何彩柔与李杰:日常假设》,《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01页。
:《胡晓媛:蚁骨》,《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89页。
:《即影即有:香港1980s—2000s的即显摄影》,《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00页。
:《李燎:“艺术是真空”》,《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3页。
:《梁硕:无隐禅院》,《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2页。
:《林明弘:今日故事》,《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6页。
:《刘鼎新作:李建国生于一九五二年》,《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7页。
:《吕胜中:上世纪》,《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86页。
:《倪有鱼:水滴石穿》,《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8页。
:《年度高能聚会:〈艺术新闻/中文版〉“艺术创新能量”国际论坛》,《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82—85页。
:《全球:新感观》,《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07页。
:《神秘界面:意义在此显形》,《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05页。
:《沈远:白昼之星》,《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08页。
:《世界一家:抽象诗意》,《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201页。
:《宋冬:剩余价值》,《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87页。
:《听在声音艺术节2015》,《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200页。
:《透过:万迪·拉塔纳与他所舍弃的影像》,《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02页。
:《小野洋子:金梯子》,《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0页。
:《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6页。
:《摇摆在世界尽头:阅读当代中国》,《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211页。
:《喻体·幻像》,《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2页。
:《翟倞:笔记》,《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1页。
:《张奕满:闲言碎语》,《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5页。
:《张允菡:其实我们什么也不是》,《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99页。
:《政纯会:政纯办十周年》,《艺术界》,2016年1、2月总第162期,188页。
:《钟云舒:力的力的力》,《艺术界》,2016年3、4月总第163期,198页。
陈传席:《从传统中开创新境——谈沈明权的画》,《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54—155页。
冯其庸:《米山化作沈家山——观沈明权先生山水画有感》,《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50—153页。
胡月明:《解读〈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127-129页。
黄隽:《面向消费市场的中国艺术品电商》,《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1—15页。
黄隽:《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特征》,《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17—120页。
黄茜:《网络艺术品交易今后会占据主导地位——专访赵涌集团董事长赵涌》,《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60—63页。
蒋奇栖:《艺术电商何时走出资本严冬》,《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21—25页。
刘晓丹 :《艺术品资产仓储方兴未艾》,《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133-135页。
吕嘉禾:《新时代的艺术品电商会不会成为投资新宠》,《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6—20页。
宁强:《中美艺术金融现状的比较研究》,《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15—116页。
曲家辉、丁汉邦:《艺术产业的发展及管理有章可循——专访潍坊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汉邦》,《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67-70页。
曲家辉、魏传忠:《把艺术品市场发展推向质量时代——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60-66页。
孙石磊、西沐、盛冬冬:《中国艺术金融数据库系统的特征与架构》,《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64—75页。
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中国艺术金融指数简报(2016年3月)》,《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21—131页。
西沐:《中国艺术电商发展的态势与未来格局 》,《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7—10页。
辛欣:《朴素造像,其质温雅——解读艺术家王珂》,《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32—149页。
辛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46—53页。
徐政夫:《“金”艺术》,《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125-126页。
袁慧敏、西沐:《艺术品数据的基本特性研究》,《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72-84页。
张正霖:《实践与反思:台湾艺术银行的营运管理模式拓展》,《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4月第6期,106—114页。
张志兵:《发挥文交所平台功能,促进文化艺术与金融融合发展》,《艺术品鉴·中国艺术金融》,2016年8月第7期,130-132页。
王焕青:《中国油画在当代社会生态中的意义与价值(下)》,《艺术设计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71期,11—18页。
刘南茜:《世变》,《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98—99页。
Jerome Araki:《当艺术家们谈论内宇宙时他们在谈论什么》,《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12-113页。
Jerome Araki:《感受我的能量或闭上你的嘴》,《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122—123页。
曾文琪:《“在地性”的实验和再想象》,《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76页。
巢佳幸:《监控日常》,《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06—108页。
陈澈:《左开道岔:黄永砯的艺术百科全书——蛇杖III:左开道岔》,《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106—107页。
陈辉:《午间狂欢——陈维:午间俱乐部》,《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110页。
陈辉:《一种实验电影的评论语境——评黄小鹏〈敲叩天堂之门〉》,《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66—71页。
陈年:《观念艺术的诞生——游戏的破局》,《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82—88页。
段建宇:《〈脚〉(节选)》,《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53—57页。
芬雷:《记述电影札记:从叙述到记述》,《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42—45页。
芬雷、丛峰、毛晨雨:《作为主动实践的影像写作——芬雷、丛峰、毛晨雨三人谈》,《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46—49页。
高原:《混搭风:双个展的时尚范例》,《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16—117页。
黄建宏:《亚洲经验中的“世界”系谱学》,《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35页。
黄青:《宋拓的书法“现象”》,《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10—111页。
金宣廷:《什么是“失调的和谐”》,《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31页。
赖俊杰:《形式/形似》,《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63页。
李丹丹:《“字幕”,陆芦著——与生活在上海的法国摄影师陆芦聊天》,《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47—52页。
李维伊:《从原版到再版》,《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38—141页。
梁舒涵:《关于一种体验的实践》,《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10—113页。
林陆:《西京奥运会》,《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38页。
林秋:《自行车保健操:从公园到街头》,《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32页。
蔺佳:《谷文达:炼金术与招魂法》,《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28—30页。
蔺佳:《李然: 箭与靶——超越媒介的差异,直击叙述的困境》,《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26—33页。
蔺佳:《施勇: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38—39页。
蔺佳:《天天表演,身体健康》,《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44-46页。
蔺佳:《徐道获:在家中的家中的家中的家》,《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30—37页。
蔺佳:《张洹:无名之书》,《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31—32页。
蔺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体育隐喻知何起》,《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24-27页。
刘非:《我想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很统一——尽往歪处想》,《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36—43页。
刘南茜:《当艺术遭遇大量生产与消费》,《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66页。
刘婷:《从白盒子出走:“山中美术馆”》,《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24—125页。
刘婷:《青咖喱牛和红咖喱鸡或猪》,《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74—175页。
刘希言:《献给纯真年代的诗》,《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10-111页。
刘希言:《有益的荒谬》,《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26—127页。
刘旭俊:《并未转向的艺术与晕头转向的术语》,《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16-117页。
刘旭俊:《从资本到新资本,治标不治本》,《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16—117页。
刘旭俊:《迎向软件复制时代的数码印象派》,《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22—123页。
卢迎华:《众声喧哗的亚洲——策展构思历程回顾》,《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32页。
栾志超:《〈回场〉作品评论》,《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36页。
栾志超:《5段影像中的独白》,《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72—83页。
栾志超:《词语的图像学演绎》,《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60—61页。
栾志超:《一些历史和图像思考的方法》,《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18—120页。
栾志超:《政治的解剖学》,《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12—115页。
栾志超(采访):《陈彧凡+陈彧君:迁徒的“家乡”》,《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22—29页。
聂小依:《展览中的标签:被质疑的阐释工具》,《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74—79页。
蒲国昌:《呆呆地做一名艺术教徒,探索绘画的第三条路线》,《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56—67页。
瞿畅:《阶段性考古——刘鼎新作:李建国生于1952年》,《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105页。
神谷幸江:《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思考》,《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33页。
孙彦初:《形式的局限使我慢慢学会节制》,《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85—188页。
王文煜:《假如关公和秦琼打了起来》,《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20页。
王兴伟:《秘密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小聪明能安排出来的》,《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7—25页。
王懿泉:《观展,阅读,艺术家的目录》,《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04—105页。
王懿泉:《厚重的大奖》,《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72页。
王懿泉:《私人感受》,《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14-115页。
王懿泉:《一派野生》,《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105页。
王玉平:《不为难艺术,也不为难自己》,《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68—77页。
邬树楠:《植物化的虚构命题》,《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18-119页。
伍忱:《乒乓独奏》,《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28-31页。
夏笔:《从行动到口号——李燎:艺术是真空》,《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103页。
夏笔:《从身体到空间,从现实到虚拟》,《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119页。
夏笔:《形式的生命》,《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109页。
夏笔:《易于观看的画——陈飞:来日方长》,《艺术世界》,2016年5月总第307期,104页。
谢南星:《我只会我画的这些东西》,《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44—55页。
杨圆圆:《双重阅读主线的并置——关于〈夜〉与〈罪恶之都的少女〉》,《艺术世界》,2016年第8期总第310期,50—53页。
阴丹:《机器遥感的电子诗学》,《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70—171页。
张晖:《在冥想与领悟中走进心中的风景》,《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78—88页。
张慧:《间性关系的建构》,《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125-136页。
张小船:《百叶窗的开合间》,《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68—169页。
张小船:《各取所需》,《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78—180页。
张奕满:《如果,和,或但是:戈多在淘宝》,《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124—126页。
赵成帅:《绝境给我们自由》,《艺术世界》,2016年1、2月总第304期,167页。
周轶伦:《艺术现在就是商业,艺术家就是设计师》,《艺术世界》,2016年7月总309期,26—35页。
子杰:《廖斐的赤道:科学世界的精确和乡镇建材的合用》,《艺术世界》,2016年3月总第305期,127—128页。
子七:《身处人群之中》,《艺术世界》,2016年9月总第311期,42页。
陈默:《营造梦想的现实——读荣志彬近作》,《中国百老汇》,2016年7、8月总第75期,106页。
樊国宾:《蓝京华:勇气、诗性与自由》,《中国百老汇》,2016年9、10月总第76期,89-93页。
李开能:《春光无限,花季传情——江婷作品的青春与诗意》,《中国百老汇》,2016年7、8月总第75期,108—112页。
林元亨:《说说吴学均,和关于关于的关于》,《中国百老汇》,2016年7、8月总第75期,96—101页。
王鹏杰:《一串中国视觉切片:中州丛林、花边志怪和北京现象学——谈张懿近几年来的绘画实践》,《中国百老汇》,2016年9、10月总第76期,114-119页。
王小波:《真实而异样的图像揭示尖锐的问题——读荣志彬的画》,《中国百老汇》,2016年7、8月总第75期,104—105页。
肖毓芳、古洪强:《古洪强的精神表达——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系列访谈之二十一》,《中国百老汇》,2016年9、10月总第76期,109-113页。
易鸿:《朱朱:最好的意义是成为一块基石》,《中国百老汇》,2016年9、10月总第76期,80-87页。
韩子健:《东西、观念、时间——韩子健的雕塑札记》,《中国雕塑》,2016年第2期丛书第52辑,68—71页。
黄笃:《唯止——郑路个展(前言)》,《中国雕塑》,2016年第2期丛书第52辑,62—67页。
李秀勤:《我是如何走来——从“触觉·凹凸”“触点”“触像”到“触叩”》,《中国雕塑》,2016年第1期丛书第51辑,2—7页。
理查德·迪肯:《理念的变革:隋建国的雕塑》,《中国雕塑》,2016年第1期丛书第51辑,8—11页。
王志刚:《发展中的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雕塑》,2016年第1期丛书第51辑,36—39页。
文豪:《有关“即兴”的阐述》,《中国雕塑》,2016年第2期丛书第52辑,16—19页。
:《访殷小烽工作室》,《中国雕塑》,2016年第2期丛书第52辑,28—35页。
高鹏:《数字化美术馆时代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美术馆》,2016年第3期总第123期,53-55页。
叶星球:《回望远思:个性、本土性、当代性漫谈》,《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第18辑,118—123页。
杜曦云:《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艺术》,《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2期总第237期,54—57页。
顾铮:《从“海岸线”“信封”到“故乡”——论张晓的创作及其转型》,《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3期总第238期,44—51页。
李树峰:《心镜如诗——李晓英的摄影》,《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3期总第238期,29页。
李晓英、徐步、李德林:《用光诠释湘西的心灵——对话摄影家李晓英》,《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3期总第238期,12—28页。
唐东平:《当代艺术摄影之如是观》,《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2期总第237期,50—53页。
王瑞:《2016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会》,《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5期总第241期,100—105页。
许培武:《一座幻城的肖像——广州珠江新城二十年之变》,《中国摄影家》,2016年第1期总第236期,24—45页。
胡海迪:《网络文艺微评论:媒介融合与文体意识的建立》,《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总第11期,43—49页。
李树峰:《在生活深处寻求影像的力量》,《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期总第4期,11—14页。
刘悦笛:《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的四个新生长点》,《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0期总第13期,35—38页。
祁述裕:《艺术产业“新常态”与艺术研究转型》,《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0期总第13期,29—31页。
杨匡汉:《重建新学员批评》,《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总第11期,4—12页。
殷曼楟:《论文化相对主义之下的当代分析美学策略》,《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6期总第9期,45—54页。
张利群:《论文艺批评的“自律”》,《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总第11期,13—17页。
郑工:《变格:一种发展的态势——2015年中国美术述评》,《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3期总第6期,4—15页。
朱其:《从艺术产业理论看798艺术区的困境》,《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0期总第13期,32—34页。
邹文:《众筹:艺术公共化对“个体中心”的消解》,《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5期总第8期,103—108页。
马学东:《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92—95页。
毕可燕:《水与墨的交响》,《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28—33页。
陈嘉蓉:《浅谈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132-133页。
陈叶:《版画延展性及自我创作》,《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96-101页。
程小牧:《日常劳作与静默之物:关于李永庚的艺术》,《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96—99页。
岛子:《街道图像志——周吉荣版画艺术的人文自觉》,《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54-59页。
范敏:《众说我画——我的版画创作轨迹》,《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60-65页。
顾耀峰:《王南诒:对语言的自我考究》,《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64—66页。
黄江孜:《论油画创作中的空间意图》,《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108—109页。
解丹:《虚拟空间中的现实情怀——读关伟伟作品》,《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84-89页。
李国华:《观马爽的绘画》,《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58—63页。
刘淳:《生存境遇的关注视角》,《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40-47页。
刘派:《“昼夜”创作日志》,《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46—51页。
马兆琳:《关于写意人物画》,《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40—45页。
潘缨:《不惑》,《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26—27页。
彭锋:《中心与周边——谭平艺术的哲学解读(节选)》,《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34-39页。
乔迁:《中国现当代美术中的徐州地域现象》,《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104—105页。
石磊:《当代语境下的自我表达》,《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66-71页。
石向东:《公共性:多元文化视野下广西雕塑发展的时代诉求》,《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106—107页。
隋丞:《王华祥的版画与中国版画》,《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48-53页。
陶咏白:《“迷阵”释疑》,《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2-7页。
陶咏白:《潘缨:为传统水墨创造新艺术形式》,《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22—25页。
王冠:《捅破柔软——评何吉庆的画》,《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72-77页。
肖素红:《平常生活酿就笔墨 素雅天成取向不惑》,《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16—21页。
徐娜:《游弋在“版”的边界——版画语言的综合运用与我的创作实践》,《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90-95页。
杨维民:《水墨丽人——中国当代女性水墨艺术的发生与发展》,《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14—15页。
尹吉男:《人马》,《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26-33页。
岳小飞:《时间和我》,《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52—55页。
张丽:《情感在水彩画创作中的作用》,《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130-131页。
张林:《自我的决裂与被驯服的野性——王南诒抽象艺术评析》,《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67—68页。
张伟:《私密的梦境》,《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56—57页。
赵书弘:《对秩序的解读》,《中国艺术》,2016年第3期总第84期,78-83页。
子铭:《六尘·沉香屑》,《中国艺术》,2016年第2期总第83期,34—39页。
卜绍基:《开拓创新经营模式 提升鉴赏审美水平》,《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29—130页。
陈海涛:《以创新引领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健康发展——2016中国艺术金融年会综述》,《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7—9页。
丁汉邦:《植根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推动艺术市场繁荣》,《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23—25页。
何光锐:《预收赔人:艺术品金融的“关键先生”》,《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31—132页。
李晓玲(译):《波动艺术品市场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98—111页。
刘双舟:《国际艺术品拍卖中的金融服务》,《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22—128页。
刘晓丹、西沫:《中国艺术品市场量化研究的理论态势及其突破方向》,《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82—97页。
曲家辉:《时间如何影响艺术品价值?——兼谈“时间”在艺术金融实践中的重要性》,《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35—138页。
施俊玲:《新常态下中国文化金融合作的成果与趋势》,《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5—18页。
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中国艺术金融指数报告(第2期)》,《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39—161页。
西沐:《互联网艺术金融发展的重心与趋向》,《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9—22页。
辛欣:《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案例研究》,《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112—121页。
辛欣:《做好当下,方能成就未来——专访嘉禾拍卖公司总经理魏辉》,《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66—72页。
张正霖:《体系与实践:台湾艺术银行之运营管理模式》,《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26—28页。
赵旭:《2016:艺术品金融的新起点》,《中国艺术金融·艺术品鉴增刊》,2016年2月总第5期,29页。
:《我在,我见,我参与——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67—85页。
董萍:《张颂仁:值得收藏的当代艺术是时代的造型》,《收藏·拍卖》,2017年1、2月总第149期,128—133页。
徐可、白家峰:《在被别人“砍翻”前改变自己——从徐震、没顶公司到徐震专卖店》,《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2—17页。
徐可、白家峰:《“西游记”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与西方——对话谷文达》,《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8—21页。
赖素铃:《时间之光——胡介鸣·记忆的拼图》,《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22—25页。
漆澜:《刘益谦的干货——从古代到当代》,《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32—37页。
白家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对话chi K11美术馆馆长黄圣智》,《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38—41页。
:《昊美术馆:打造全艺术综合体》,《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42—43页。
徐可、吴蔚:《专访劳伦斯·何浦林:往前看,做画廊要有远见》,《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44—47页。
吴蔚:《对话乔志兵:艺术是我唯一的爱好》,《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48—51页。
吴蔚:《专访周大为:以更酷的方式传播文化》,《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52—55页。
:《好整以暇: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56—58页。
徐可、王静:《专访包一峰:ART021,以国际标准做商业型的艺术博览会》,《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59—61页。
陈玺安:《浅谈上海艺术基建》,《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62—64页。
李丽婴:《昔日的召唤,今日的回响》,《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88—91页。
徐可:《尹锡男:空房》,《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98—99页。
徐可:《权五祥的时空雕塑(节选)》,《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00—101页。
吴蔚:《张如怡:面对面》,《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02—103页。
高铭研:《“好景不常在”,好景又何时在?》,《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04—105页。
宁佳:《思维轨迹——关于绘画隐秘之魅》,《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06—107页。
王非:《我看“修身术”》,《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08—109页。
:《以宏大为名的私叙事》,《艺术当代》,2017年第1期总第130期,111页。
田铮(采访):《王身敦:少即是多》,《中国摄影家》,2017年第1期总248期,56—57页。
胡昊(采访):《张海儿:我的摄影师对生活的直接回应》,《中国摄影家》,2017年第1期总248期,62页。
和熙(采访):《<人造光源>:显现夜幕下的诡秘》,《中国摄影家》,2017年第1期总248期,85—87页。
和熙(采访):《<黑色灵光>:在旷野遇见神性》,《中国摄影家》,2017年第1期总248期,90—93页。
和熙(采访):《<绒布小兔子>:回归本体的再观看》,《中国摄影家》,2017年第1期总248期,96—99页。
侯瀚如:《志异面对历史》,《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10—117页。
黄建宏:《相遇式时间:串流的影像世界》,《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65—171页。
高岭:《批评的有效性建立在批评的主体性之上》,《美术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169期,101—103页。
叶凯:《多重视角下的现象关注与理论探寻——对“艺术批评的当代性命题高峰论坛”诸种观念的辨析》,《艺术评论》,2017年第2期总第159期,86—92页。
侯瀚如:《思邵雄》,《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47—49页。
赖非:《三亚:漂浮的岛屿,脱离的文化》,《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66页。
贺婧:《杨福东:神话、女性与意会电影——从〈愚公移山〉开始的倒叙》,《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72—81页。
卡洛琳·克里斯托弗—巴卡捷夫:《危机中的双年展模式——近年双年展的多学科转向》,《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18—127页。
宋轶:《宏大叙事癖的漩涡》,《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28—133页。
武漠:《何不再问:第11届上海双年展》,《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76页。
宋轶:《林中路》,《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78页。
姜宇辉:《吴鼎:极限的节奏》,《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0页。
黄静远:《许哲瑜:没有来自家的消息》,《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2页。
贺婧:《李松松:北海》,《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4页。
朱荧荧:《平面震颤》,《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6页。
王文菲:《简策:大幻影》,《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7页。
王小霾:《钟云舒:雪梨和雪梨纸》,《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8页。
赵梦莎:《王海洋:赋形的时间,裸猿及其隐喻》,《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89页。
曾文琪:《时间/无间: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90页。
许芳慈:《现实秘境》,《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92页。
黒木诚:《肖像摆》,《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93页。
吴建儒:《故事新编》,《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199页。
李博文:《程心怡》,《艺术界》,2017年2月总第168期,200页。
黄积鑫:《艺术批评的沦落》,《解放军美术书法》,2017年1月总第34期,94—97页。
苏源熙:《邬建安:七层壳》,《美术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169期,14—17页。
许嘉:《织与针》,《美术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169期,119—121页。
孙振华:《熙儿的绘画世界》,《美术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169期,122—123页。
朱亚军:《建婷的“三重门”》,《中国百老汇》,2017年2月总第79期,80—85页。
:《李忠的油画》,《中国百老汇》,2017年2月总第79期,86—91页。
:《毛浩的作品》,《中国百老汇》,2017年2月总第79期,93—97页。
王文章:《吴为山和他的雕塑艺术》,《艺术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158期,43—46页。
薛霞:《后现代语境下的纤维艺术及其趋向——以“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为例》,《艺术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158期,164—167页。
周星:《关于当下艺术批评观念的思考与辨析》,《艺术评论》,2017年第2期总第159期,80—85页。
墨羽:《艺术基金会的大未来》,《收藏·拍卖》,2017年3月总第150期,22—25页。
余颖:《2017香港巴塞尔,你都应该知道什么》,《收藏·拍卖》,2017年3月总第150期,26—29页。
菡阁:《曾仕猷:我就是我,我就是曾主义》,《收藏·拍卖》,2017年3月总第150期,92—97页。
银小宾:《学院背景下的艺术媒体》,《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16—19页。
郭映娜:《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都是精华——浅谈艺术媒体发展之路》,《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20—23页。
岳岩:《做艺术的观察者、组织者、创作者和影响者》,《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24—27页。
吴毅强:《前卫艺术的三种形式——兼论当代艺术的前身(上)》,《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32—35页。
周彦华:《“反纪念碑”与“众民的狂欢”——一种关于“参与”的另类表达》,《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38—43页。
冀少峰:《再识方力钧(下)》,《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44—49页。
孙琳琳:《十年十人十作:讲一个黄专的故事》,《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50—53页。
冯斌:《新水墨的17年》,《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58—63页。
邵笔柳:《从重庆到巴黎,一次新水墨的对话》,《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64—65页。
葛平伟、樊磊、余哲等:《“畅想·未来”——第七届保时捷“溢彩心”》,《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68—73页。
孟晓阳、敖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74—75页。
张有魁:《截取与再创造》,《当代美术家》,2017年第1期总第106期,76—77页。
刘兵:《“合目的性”与“在场”——2016年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综述》,《画刊》,2017年2月总第434期,15—18页。
张海涛:《大众消费文化泛滥的背后还需要严肃的当代影像——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选片手记》,《画刊》,2017年2月总第434期,19—20页。
孙天艺:《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画刊》,2017年2月总第434期,21—25页。
:《去身份化是一种迷失——谷文达访谈》,《画刊》,2017年2月总第434期,26—32页。
王南溟:《宣言与行动——“山水精神”在当下》,《画刊》,2017年2月总第434期,54—58页。
黄卓凡:《〈狂人日记〉:程然的纽约光影印象》,《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12—15页。
文鼎:《沉淀无声——与熊宇的对话》,《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16—19页。
徐虹:《情感时空的图像——刘曼文作品》,《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20—23页。
周彦华:《参与式艺术的关键词》,《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24—27页。
李竹:《当代艺术的参与式实践:无法定义的现实图景》,《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28—31页。
黄笃:《另一种选择——全球当代艺术新地带(节选)》,《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48—51页。
俞可:《王广义:叛逆的先行者》,《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52—57页。
叶诗雨:《以协商之名行策展人之实——关于第三届CAFAM双年展的几点思考》,《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58—61页。
吴蔚(采访)、方立华:《对话方立华:我们重构了什么?——回顾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66—69页。
蒋涛、方立华:《“谈话”何以成为展览》,《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70—71页。
吴蔚:《对话的余地》,《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72—73页。
杨扬:《钟云舒:阅读麻烦制造者》,《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76—77页。
段君:《恶之花——刘芯涛作品展》,《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78—80页。
Vibiane Bian:《异闻别考——王鹏杰个展》,《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81—83页。
丁设:《意象再造——第十六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84—87页。
徐明松:《“静·物”摄影五人展》,《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88—91页。
:《我自为政》,《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93页。
谷粮:《对物性“隐”和“显”的冥想和抽象艺术表现》,《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97—99页。
蔡屿汀:《互联网时代下的行为艺术》,《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101页。
韩子仲:《李淜:再现的“现实”》,《艺术当代》,2017年第2期总第131期,102—103页。
张晓刚、严善錞、靳卫红:《怎么讲反正都是关注你——张晓刚访谈》,《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17—24页。
王志亮:《吉哈塔克与上海双年展的政治底色》,《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25—29页。
:《历史、旧物、现场——访毛同强》,《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30—36页。
:《干预与自救——记“2016年第一届艺术媒体提名展·青年艺术家特展”》,《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37—41页。
杨正:《一场关于绘画的祛魅》,《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42—43页。
天野太郎、王春辰:《技术、个人化与新表达——策展人谈当代青年艺术的特征与趋向》,《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46—49页。
陈向兵:《一个移植与解谜的游戏——薛扬绘画中的梦境、记忆与现实》,《画刊》,2017年1月总第433期,57—60页。
黄晟骎:《上海激发救市之力》,《国家美术》,2017年1月,20—27页。
黄晟骎:《20年后我们还是慢慢来》,《国家美术》,2017年1月,32—35页。
王冬龄:《在新场域中唤醒书写的时代性觉醒》,《国家美术》,2017年1月,36—39页。
管怀宾:《相磁域:宋戈文的格物方式》,《国家美术》,2017年1月,40—42页。
余友涵:《运动与抽象》,《国家美术》,2017年1月,44—47页。
理查德·怀恩:《沈忱:超越抽象》,《国家美术》,2017年1月,48—51页。
罗伯特·C. 摩根:《空之念,明之见》,《国家美术》,2017年1月,52—55页。
夏可君:《蒋正根:虚之中涌动的光柱》,《国家美术》,2017年1月,56—63页。
吴亮、陈墙:《限制与释放——彼此互为目的行为预示着生命的完整》,《国家美术》,2017年1月,64—71页。
侯瀚如:《丁乙:一位过渡的极简主义者》,《国家美术》,2017年1月,72—75页。
清水敏男:《充满宇宙能量的曲丰国绘画》,《国家美术》,2017年1月,76—83页。
黄专:《周力的抽象世界》,《国家美术》,2017年1月,84—91页。
刘可:《那种久违的放弃感的颤动》,《国家美术》,2017年1月,92—95页。
夏季风:《蔚蓝之上的聆听》,《国家美术》,2017年1月,96—99页。
郭怡孜:《生命的位移——秦一峰谈创作》,《国家美术》,2017年1月,100—109页。
柳淳风:《物的归属与再造:天女散花的时代场域——谈李磊艺术的多维空间》,《国家美术》,2017年1月,110—115页。
董小明:《王立星:语不惊人死不休》,《国家美术》,2017年1月,124—125页。
江梅、白家峰(采访)、徐可(采访):《移山·幻境——杨冬白作品的双重界面》,《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14—19页。
马艳:《空间之间:消解的故土》,《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24—27页。
管怀宾:《穿越神话与文化现实》,《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32—35页。
方志凌:《在虚无的深渊里,艺术何为——对“沉淀期”的当代绘画的另类思考》,《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46—49页。
蒲捷:《从艺术本质看语言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述作用》,《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50—53页。
赵松:《宋冬的人生道场》,《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58—61页。
朱青生:《留德归来的艺术家》,《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74—77页。
瞿畅:《蒋志的大脑》,《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82—85页。
王嘉骥:《试论周力的抽象图像学》,《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86—88页。
李峰:《独自一隅的自由与焦虑——韦嘉的画与人》,《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89—91页。
冀少峰:《心灵的轨迹——读程向君的画》,《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92—93页。
彭德:《什么是当代艺术》,《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94—95页。
傅军:《“心印”——一场以双个展形式进行的交流与对话》,《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98—99页。
韩晶:《看,“艺术媒体”看——2016年第一届媒体提名展·青年艺术家特展》,《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100—103页。
陈焰:《可见与不可见——青年艺术家工作室报告》,《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104—107页。
:《设计东方:从图像、观念到生活方式》,《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108—110页。
董梦阳:《理想与方向从未改变——董梦阳谈2017艺术北京》,《艺术当代》,2017年第3期总第132期,111—112页。
赵炎:《差异世界——分裂的全球化与当代艺术的视角》,《世界美术》,2017年第1期总第153期,9—18页。
江涛:《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中的再创造——梁蓝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世界美术》,2017年第1期总第153期,64—66页。
刘乐:《文献展的神话: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15—20页。
:《艺术何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预览》,《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21—22页。
韦嘉、孟尧:《我的艺术不说道理——访韦嘉》,《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33—36页。
严善錞、张晓刚:《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中)》,《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41—47页。
伯纳德·费比舍尔、吴亚楠、罗明君:《此时此地——罗明君的艺术》,《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52—56页。
冀少峰:《再识方力钧(下)》,《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57—59页。
彭德:《西安当代艺术有什么?》,《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60—63页。
白家峰、杨冬白:《材料、境界和修养——杨冬白访谈》,《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64—67页。
丁瑞根:《迷雾散尽见斯岳》,《画刊》,2017年3月总第435期,68—71页。
巫鸿、周力:《水流过风吹过影子》,《国家美术》,2017年3月,24—27页。
了了:《王亚彬:时间旅行者》,《国家美术》,2017年3月,104—107页。
漆澜:《绘画的寓言》,《国家美术》,2017年3月,108—113页。
何建丹:《物昭天成的画境》,《国家美术》,2017年3月,114—115页。
鲁明军:《陈彧君:移动的纹理与记忆的伦理》,《国家美术》,2017年3月,116—123页。
刘礼福:《行政处罚,规范艺术品市场的杀手锏?》,《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18—20页。
朱青生:《艺术史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古老学问》,《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40—41页。
刚罡、刘礼福:《更多惊喜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59—61页。
董鹤:《要树立自己的话语权》,《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62—64页。
张晶晶:《好画廊的春天来了》,《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64页。
刘礼福:《找到最佳结合点,自然占领高地》,《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65页。
赵子龙:《艺术品电商的瓶颈与转向》,《艺术市场》,2017年4月下半月,78—81页。
王冠:《由真及彼——白明艺术中的精神编码》,《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4—23页。
艺术虫、白明:《“明”视角,“明”物语——对话白明》,《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24—32页。
艺术虫、井士剑:《<世纪末预言>井士剑作品浅读》,《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33—35页。
艺术虫、井士剑:《一张叙事历史的绘画——对话井士剑》,《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38—41页。
艺术虫、张朝晖:《用水墨传达张朝晖对世界的感知——对话张朝晖》,《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44—53页。
艺术虫、谷文达:《艺“贯”中西——艺术时代的见证者》,《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56—63页。
艺术虫、戴光郁:《当代美术的见证者之戴光郁》,《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66—79页。
艺术虫、张强:《后现代水墨:姿态与方式表达——张强访谈录》,《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82—91页。
:《政治波普代表者余友涵》,《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92—101页。
梁铨:《梁铨自述》,《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02—109页。
郭志刚:《千秋,寻现代性下的东方原乡》,《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10—119页。
林佳斌:《“以艺入世”:邱志杰的艺术实践》,《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20—127页。
:《以心观物:张杰的风景油画创作》,《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30—135页。
艺术虫、张杰:《艺术表达的是艺术家的所思所感——对话张杰》,《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36—139页。
何丹萍:《向京:在有限中寻求无限》,《艺术虫》,2017年4月总第27期,140—147页。
易鸿:《李振华:我倾向那些正在出现的,或即将出现的东西》,《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80—85页。
李亚伟:《画面与诗意之间》,《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86—91页。
:《罩上一袭黑衣——刘超的作品》,《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92—97页。
张爱林:《异界浮世》,《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98—103页。
陈献辉:《微物之途——记伍衡洋实验水墨作品》,《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104—109页。
马一平:《俗眼、凡心、艺术梦想》,《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110—114页。
楚桑:《山外山:戴鹰山水的图像分析》,《中国百老汇》,2017年4月总第81期,116—123页。
西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分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7—13页。
胡月明:《艺术品金融风险控制》,《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14—21页。
刘双舟:《浅谈艺术金融的学科架构与知识体系》,《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22—26页。
范勇:《世界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品金融发展思考》,《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27—32页。
辛欣:《文交所创新发展之路》,《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48—55页。
黄茜、蒋奇栖:《艺术品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大有可为——专访易拍全球CEO蒋奇栖》,《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58—64页。
黄隽、许佳伦:《中国艺术品市场景气指数分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91—97页。
刘晓丹:《艺术品市场的彗星式结构》,《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2017年2月,98—101页。
菡阁、雨葭:《余德耀:“美术馆运动”的时代已经来临》,《收藏·拍卖》,2017年4月总第151期,81—85页。
菡阁、雨田:《张伟:在偶然里面拾得一份悠然》,《收藏·拍卖》,2017年4月总第151期,86—91页。
Carmen:《纸上作品,大众收藏里一匹黑马》,《收藏·拍卖》,2017年4月总第151期,92—95页。
李佳:《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无力——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侧记》,《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75—180页。
张嗣:《抵抗的涌现》,《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84页。
唐芮:《林科:Like Me》,《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87页。
亚瑟·索尔威:《周力:白影》,《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88页。
吴建儒:《从不扔东西的人》,《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89页。
武漠:《确据的其他面向》,《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90页。
西蒙·弗兰克:《李杰:我越不理你,你却离我越近》,《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91页。
张欣:《郑先喻个展》,《艺术界》,2017年4月总第169期,192页。
朱莉、邱志杰:《作为学习者的教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访谈》,《美术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170期,6—11页。
陈岸瑛:《当代艺术的假想敌——如何理解当代艺术中的天价拍卖现象?》,《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75期,5—9页。
王春辰:《当代雕塑裂变的可能性——〈雕塑之道——国际研讨会〉系列讲座之五》,《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2—9页。
吴洪亮:《中国雕塑市场的冬天不太冷》,《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34—37页。
樊欢:《市场交易与雕塑家个人作品》,《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40—41页。
北人:《大地之子》,《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42—46页。
江措:《雕塑如何存在》,《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48—51页。
伍诗妮:《物·空间·剧场——探索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实践及批评的新视角》,《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52—57页。
焦兴涛:《三体、冯唐与当代“雕塑+”》,《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58—59页。
任磊、戴耘:《近在咫尺的一平米》,《中国雕塑》,2017年第1期丛书第57辑,74—76页。
杨振国:《全球化与中国性:当代艺术的两个维度》,《艺术工作》,2017年第1期总第7期,6—8页。
殷小烽:《东北雕塑艺术考略——鲁美雕塑艺术发展为主线》,《艺术工作》,2017年第1期总第7期,9—11页。
王秋凡:《重绘心中的世界图景——解析第三届南京国际艺术展凸显“场所”主题的艺术作品》,《艺术工作》,2017年第1期总第7期,52—56页。
宋健:《绘画语言与纤维艺术——评析王庆珍的作品》,《艺术工作》,2017年第1期总第7期,86—88页。
陈辉:《书法创作理论对中国抽象雕塑教学的意义》,《艺术工作》,2017年第1期总第7期,110—112页。
蔺佳、姚大钧:《姚大钧:“VR元年”之后怎么办》,《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30—35页。
栾志超、费俊:《费俊:混合现实的未来》,《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36—47页。
芬雷:《重返剧场:VR、身体与想象的权利》,《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48—49页。
吴桐、周越:《花三到五倍的时间,做业内领先的高精度VR采集》,《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84—87页。
陈辉:《虚拟现实(VR):想象与游戏》,《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24—29页。
杨圆圆、沈莘:《沈莘:控制是对于主动性的一种挑衅》,《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50—57页。
栾志超、田晓磊:《田晓磊:艺术滞后于科技》,《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58—67页。
汤骁晖、吴超:《人先于艺术,先于学科》,《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88—96页。
耿涵:《差异、界阈与区隔——一个古老的故事》,《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06—107页。
Jerome Araki:《乌有乡消息未读》,《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08—109页。
刘希言:《未来展览的预告片》,《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10—111页。
栾志超(采访):《经验与智性的两极》,《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12页。
刘南茜:《进入居民空间》,《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13页。
弗生:《仰升复落沉》,《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14—115页。
宋哲:《体认,作为光》,《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16—117页。
陈冰雨:《梁绍基:蚕丝作诗——测度自然与历史》,《艺术世界》,2017年4月总第317期,125—128页。
蓝庆伟:《休息凳上的美术馆民主》,《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16—17页。
:《2017香港巴塞尔,亮点新增,拭目以待》,《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18—23页。
:《威尼斯双年展——文化碰撞之下的“艺术永生”》,《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24—27页。
冀少峰:《为艺术服务,为艺术家服务》,《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49—63页。
殷双喜:《寥落初寒赏新雪——品读崔强》,《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65—69页。
冀少峰:《挥之不去的记忆——读彭震中的〈日记系列〉》,《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71—75页。
冀少峰:《一种期待——谈田晓菁的画》,《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76—81页。
冀少峰:《寻找自己——读杨鹏的画》,《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83—87页。
冀少峰:《心物相忘的宁静——读张新中的画》,《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88—93页。
刘滨:《人·物——刘滨水墨日记》,《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94—99页。
冀少峰:《展览理念的生成与深入研究——以湖北美术馆品牌展览为例》,《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100—107页。
蓝庆伟:《几种美术馆策展人的界分》,《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16—17页。
冀少峰:《让伤痛照亮我们——读邓洧的画》,《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62—69页。
任剑:《当代艺术下的“在现在”立场》,《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70—77页。
伍朝艺:《人类纪再认知的践行》,《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78—85页。
张钊瀛:《“恢复现场”回溯无意识的原始意向》,《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86—93页。
杨锴、彭锋:《平静的汹涌——读杨锴的画》,《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94—97页。
杨卫:《无悔的狂澜——关于杨锴和他的艺术》,《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98—99页。
林建华:《王乐:用色彩印象叙述生活斑斓》,《画廊》,2017年1、2月总第218、219期,100—105页。
嵇心:《致敬与追问——隋建国的“肉身成道“》,《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20—23页。
长谷川佑子:《见证奇境——邱黯雄》,《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24—27页。
王鹏杰:《绘画:作为对抗性、行动性、开放性的视觉文本——于艾君艺术实践的内在逻辑(节选)》,《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28—31页。
蓝庆伟:《李勇政:探讨回应的方法》,《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32—35页。
张天志:《中国原生艺术:冲决灵魂之声,重辟艺术之境》,《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44—47页。
聂槃:《基因艺术的批判价值》,《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52—55页。
魏颖:《关于文献展的文献展》,《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56—59页。
林霖:《天气大战,媒介大战》,《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64—67页。
白家峰:《我们之后:在艺术里游荡的……未来幽灵》,《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68—71页。
肉豆蔻:《从“后感性”时代的企业式抒情谈起》,《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72—75页。
鲁虹:《水墨依然存在——蔡广斌之路》,《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76—79页。
吴蔚:《陈秋林:失落的世界》,《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80—82页。
艾德:《何翔宇的感知空间》,《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83—85页。
李晟瞾:《黑夜叠在影子上》,《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86—88页。
费大为、王名南、胡柳:《对话胡柳:我们生来就是盲人》,《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89—91页。
袁佳维:《吕松:可见的影子与不可见的“控制点”》,《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92—93页。
王林:《李秀勤:凹凸之拓》,《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94—95页。
冯博一:《韩言松的图像自治》,《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98—99页。
刘潇:《织物式思考》,《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100—103页。
多罗西·阿尔布莱希特:《世界织造:手工艺种子银行(节选)全球的,比喻上的,地区性的织造——始于广州和杭州》,《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104—107页。
姜俊:《作为艺术的纤维——艺术为艺术还是融入生活》,《艺术当代》,2017年第4期总第133期,108—111页。
潘高洁:《博览会中的地缘关系:2017香港巴塞尔的亚洲艺术》,《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13—16页。
孙天艺:《例外状态:于“危机”之前》,《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19—21页。
杨青、庄辉:《不在此地——对话庄辉(上)》,《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22—27页。
张晨:《身体的隐与现——读隋建国新作展“肉身成道”》,《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32—36页。
廖雅莹:《抽象、社区、空间——谭平个展在香港》,《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37—40页。
严善錞、张晓刚:《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下)》,《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41—45页。
杨小彦:《历史的双向营造——卢昊的记忆术及其全球化形状》,《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53—55页。
冀少峰:《真实虚幻间——读蔡广斌的画》,《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56—58页。
本刊:《“复数并置”的方法论——徐娜访谈》,《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59—62页。
陈孝信:《笔底波澜,无尽“江山”——评姚锦发〈江山〉系列》,《画刊》,2017年4月总第436期,63—65页。
徐虹:《当代艺术:从现实出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季刊》,2017年4月总第3期,14—20页。
葛秀支:《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的沿革与拓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季刊》,2017年4月总第3期,21—25页。
张兴成:《当代艺术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冲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季刊》,2017年4月总第3期,26—32页。
朱青生:《论学院向当代艺术转化之现象——以李象群故宫展览为例》,《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22—28页。
张子康:《李象群的雕塑艺术》,《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29页。
何桂彦:《“新语境”和“后传统”——李象群的雕塑艺术》,《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30—32页。
李象群:《我如何看待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33—35页。
林叶:《无名的笔触——论王宁德〈无名〉系列作品》,《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48—51页。
庄子平:《百衲的乌托邦——现代拼布艺术创作的新理念》,《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52—55页。
武小川:《作为一种新认知:实验艺术的学科展望》,《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100—103页。
张丹:《有关当代艺术基础教学的思考》,《艺术工作》,2017年第2期总第8期,104—110页。
|